[发明专利]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39202.5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6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琪;祝志博;杨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地址: | 开曼群岛大开曼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险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大数据中的业务数据构建关系网络;获取案件信息中的被盗账户和可疑设备;其中,所述可疑设备为实施盗窃被盗账户中资金的设备;根据所述可疑设备,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与所述可疑设备具有可信任关系对的可疑账户;根据所述可疑账户,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所述被盗账户与所述可疑账户之间是否具有可信任关系对;如果具有可信任关系对,则确定所述案件是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快速识别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付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在便利了人们生活的同时,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通常,用户在发现自己账户上资金异常时,会向官方客服(支付宝客服、微信客服等)报案并索取赔偿。在对该案件进行风险识别后,如果确定所述用户的账户是由于被盗产生的资金损失,会相应进行赔偿。
现有技术中,对被盗账户进行风险识别,主要是识别被盗账户是否存在骗赔行为,例如用户自己转账,谎称账户被盗的情况。通常,所述风险识别,主要是通过判断被盗账户与实施盗窃的可疑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来识别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被盗账户与可疑设备直接存在关系时才能被识别。这种数据来源单一,仅涉及到账户与设备之间的单层关系。对于被盗账户与可疑设备存在间接关系的情况,例如熟人操作的案件就无法识别,被盗账户的用户和可疑设备的用户是熟人关系,被盗账户从没有在可疑设备上登录过,对于这种情况就无法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无法识别出熟人操作的案件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应用在用于进行识别骗赔业务的服务器设备上,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大数据中的业务数据构建关系网络;
获取案件信息中的被盗账户和可疑设备;其中,所述可疑设备为实施盗窃被盗账户中资金的设备;
根据所述可疑设备,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与所述可疑设备具有可信任关系对的可疑账户;
根据所述可疑账户,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所述被盗账户与所述可疑账户之间是否具有可信任关系对;
如果具有可信任关系对,则确定所述案件是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险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应用在用于进行识别骗赔业务的服务器设备上,所述装置包括:
构建单元,基于大数据中的业务数据构建关系网络;
获取单元,获取案件信息中的被盗账户和可疑设备;其中,所述可疑设备为实施盗窃被盗账户中资金的设备;
第一查询单元,根据所述可疑设备,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与所述可疑设备具有可信任关系对的可疑账户;
第二查询单元,根据所述可疑账户,从所述关系网络中查询所述被盗账户与所述可疑账户之间是否具有可信任关系对;
确定单元,在所述被盗账户与所述可疑账户之间具有可信任关系对时,确定所述案件是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大数据提供的业务数据构建关系网络,首先根据案件信息中可疑设备,查询与所述可疑设备具有可信任关系对的可疑账户,再查询所述被盗账户与所述可疑账户之间是否具有可信任关系对,如果所述被盗账户与可疑账户之间存在可信任关系对,则说明所述案件是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由于数据来源多元化,在用户与设备可信任关系对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到用户与用户可信任关系对,如此,利用多层关系可以实现快速识别熟人操作的骗赔案件。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9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补偿值输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商城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