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排止回阀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30826.0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4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1/36;F16K1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5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排止回阀。
背景技术
空排止回阀安装在火电机组的高压给水泵出口管道上,防止给水倒流,保护给水泵。目前,国内外所有的止回阀其止回结构都是采用盖堵阀门口的方式,其中有重力下垂式和阻尼缓闭式。所谓的重力下垂式包括旋启式,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止回阀,其缺陷:当流体压力消失时,其阀瓣“飘”在流体中,阀瓣的飘浮力以及闭合时阀瓣“扇”动流体需克服的阻力造成了阀瓣的闭合延缓,这种闭合延缓的时间远大于水锤所产生的时间,也就是阀瓣还没有关闭,水管倒流已经发生,并呈加速态势,而这时还是依靠倒流所产生的反向力才将阀门孔彻底关闭,而流动水的惯性是很大的,因而形成大的水锤且水锤下端的水密度剧增、势能演变成反向压力波,并使水锤呈衰减性震荡,进而造成阀瓣剧震,使其寿命缩短。另外阻尼缓闭式处于水锤发生中期,阀瓣面承受水锤力较大。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限制了这些阀在高压止回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水锤产生的空排止回阀。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空排止回阀,该空排止回阀包括阀体、阀盖a,所述阀体和阀盖a的内部设有流体主通道,所述流体主通道内部设有阀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中部设有与流体主通道连通的旁路通道,所述阀瓣包括上阀瓣和下阀瓣,所述上阀瓣和下阀瓣之间设有传动顶杆;在所述旁路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旁路阀门单元,并通过旁路阀门单元上的密封圈将旁路通道封闭,所述旁路阀门单元的一端与传动顶杆接触连接,并通过传动顶杆控制旁路阀门单元 的开闭。
所述的旁路阀门单元包括阀芯、设置在阀芯外侧的阀座、设置在阀芯后端的节流孔板、设置在阀芯前端的阀芯顶块、设置在阀芯顶块外侧并用于封闭旁路通道的密封圈以及设置在阀座外侧的阀盖b,所述阀盖b与空排止回阀的阀体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阀芯顶块与所述传动顶杆接触连接。
所述的密封圈上开设孔道,用于连通旁路通道和旁路阀门单元。
所述的传动顶杆呈L型,传动顶杆长边与所述上阀瓣和下阀瓣连接,传动顶杆的短边与所述阀芯顶块接触连接,短边的一端与阀体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下阀瓣的上端与所述传动顶杆连接,下阀瓣的下端固定于导套a中,所述导套a与流体主通道滑动连接。
所述的流体主通道的中部腔体的直径大于流体主通道其余部分的直径,所述上阀瓣呈上大下小的形状,上阀瓣的上端与流体主通道的中部腔体的下端接触连接,上阀瓣的上端固定于导套b中,上阀瓣的下端与传动顶杆连接,所述导套b与流体主通道滑动连接。其中,上阀瓣和下阀瓣采用不锈钢堆焊而成,耐磨、抗擦伤性强,密封可靠。
在管道上连接所述空排止回阀时,所述的空排止回阀垂直安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上阀瓣由于重力作用,上阀瓣的上端与流体主通道的中部腔体的下端接触连接,从而堵住流体主通道。
当水泵开启,水流在流体主通道中从下往上流动时,下阀瓣和上阀瓣向上运动,上阀瓣与中部腔体脱离,流体主通道畅通。下阀瓣和上阀瓣“飘”浮在水流中;在下阀瓣上升的过程中,带动传动顶杆的长边也向上运动,由于传动顶杆短边的一端设有轴销,所以传动顶杆的短边推动阀芯顶块向外运动,从而推动阀芯向外运动并堵住节流孔板上的孔道,从而将旁路阀门单元关闭,又因为密封圈将旁路通道堵住,所以水流无法从旁路通道流出,只能从下往上从流体主通道中流过。
当给水量减少时,上阀瓣下落,并带动传动顶杆的长边向下运动,从而使得传动顶杆的短边向内运动,阀芯顶块失去推力,从而使得阀芯与节流孔板之间分离,水流从密封圈上的孔道中流入旁路阀门单元,并从节流孔板中流出,从而维持了水泵最小的允许流量;当水泵停止时,上阀瓣自动下落,与中部腔体接触并关闭流体主通道,防止高压水锤给水系统的破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发明的排空止回阀设置旁路阀门单元,该单元的开闭与止回阀流体主通道的开闭相反,可以有效减少高压水锤的产生,从而延长排空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2)上阀瓣和下阀瓣采用不锈钢堆焊而成,耐磨、抗擦伤性强,密封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弘盛特种阀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30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