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23328.3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1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桂生;吴安琪;范继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L51/06;C08L23/08;C08L83/04;C08K7/06;C08K5/098;C08K5/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纤维 增强 pa6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聚酰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还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
其中PA6是PA中最主要的一个,目前为了加强PA6的韧性并降低其生产成本,大都在尼龙材料里面加入适当的碳纤维来对其进行改性,但加入碳纤维后则容易出现浮纤的问题。浮纤现象一般是由碳纤维外露造成,白色碳纤维在塑料熔体充模流动过程中浮露于外表,待冷凝成型后便在塑件表面形成放射状白色痕迹,当塑件为黑色时会因色泽差异加大而更加明显。所以浮纤现象不仅影响PA制件的外观美观性,还影响其作为耐压制件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改善了碳纤维外露的现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制备而成:
所述的PA6切片的特性粘度范围为0.6-1.0dl/g。
所述的碳纤维为短切碳纤维,其横截面为矩形、长度为2-5mm。
所述的增韧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成核剂为苯甲酸钠。
所述的表面改善剂为改性乙撑双脂肪酸酰胺(TAF)和硅油的混合物,其中TAF的最低添加量为2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PA6和PA11分别进行干燥;
(2)按配比,将干燥后的PA6和PA11,以及碳纤维、增韧剂、成核剂和表面改善剂,一起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3-5min;
(3)将混合均匀的物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加料口加入,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制备得改性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
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1)中PA6是在温度为110-140℃条件下干燥4-5h;PA11是在温度为110-120℃条件下干燥4-5h;
所述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250℃、二区温度225-265℃、三区温度235-275℃、四区温度245-285℃、五区温度240-280℃、六区温度245-285℃,机头温度245-285℃,主机转速是15-35HZ。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了横截面为矩形的短切碳纤维,本身可以减少浮纤现象;其与尼龙11、表面改善剂相互配合,共同改善了碳纤维增强PA6材料注塑后表面浮纤。
2、表面改善剂中TAF是在乙撑双脂肪酸酰胺的基础上引进极性基团,其与硅油混合后增强了与碳纤维之间的相容性;TAF的溶剂化链段与基体树脂有一定的相溶性,在此TAF起了相溶剂作用。这样,表面改善剂在碳纤维、基本树脂之间形成了类似锚固结点,即交联点,改善了碳纤维与树脂的粘结状态,减少碳纤维与树脂的分离。
3、由于碳纤维的表面与基体树脂之间的力学作用层厚度增加,使处于碳纤维表面附近的基体更易于发生剪切屈服,增加对冲击能的吸收和耗散效果,促使碳纤维对基体树脂之间的增韧效果。从而使碳纤维在树脂中得到很好地包覆,在加工过程中碳纤维与树脂同步流动,不易扯开,大大地减少碳纤维的外露。
4、表面改善剂减少了碳纤维外露,从而相应地减少了碳纤维与螺杆的磨擦,使螺杆的扭矩也随之降低,易于加工。
5、由于PA11有较高的熔点,耐干旱、严寒(-40℃以下)、酷暑(达70℃)等恶劣环境,故其在较高温度也能保持较强的强度和刚度,所以本发明中加入PA11来提高PA6组合物的机械强度。
6、本发明制备的改性碳纤维增强PA6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3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