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便携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422162.3 | 申请日: | 2016-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8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越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便携 | ||
1.一种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光源驱动模块和控制输入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内置锂电池和与锂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
光源驱动模块包括PWM调光器,PWM调光器的输出端连接于便携灯的光源,PWM调光器输出占空比可调的方波信号调整光源的驱动电流;
控制输入模块包括触控调光单元、光感输入单元和断电检测单元;
光感输入单元包括光敏器件,用于当光敏器件检测到外界亮度由亮到暗骤变时,控制便携灯点亮并延迟一预定时间后熄灭;
断电检测单元包括设置于充电电路上的电流互感器件,用于检测便携灯在充电时是否停电,并在停电后点亮便携灯;
触控调光单元包括触控检测电路,用于根据触控检测电路检测到的触压信号调整光源的亮度;触控检测电路包括设置于便携灯底部的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两个以上弹性支撑脚;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头距放置面的距离小于弹性支撑脚的弹性行程,并且第一微动开关的触头距放置面的高度大于第二微动开关的触头距放置面的高度;
当仅检测到第二微动开关输出状态变化时,产生对应的第一触压输入信号,当同时检测到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二微动开关输出状态变化时,产生区别于第一解压输入信号的第二触压输入信号;
控制输入模块还包括吹熄输入单元,吹熄输入单元包括电容咪,通过电容咪检测外界的吹熄动作,并在检测到吹熄动作后控制光源熄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触控调光单元根据触控检测电路检测到的触压信号调整光源的亮度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次触压动作时,控制便携灯以设定的最暗值点亮,并由最暗到最亮逐渐的调整光源的亮度;
判断光源是否已到达设定的最亮值或检测到触压动作,若检测到触压动作,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当前亮度并保存当前亮度调整方向;若未检测到触压动作且光源亮度已调整至最亮值,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最亮值并保持,并且改变亮度调整方向;
当光源亮度为最亮值时,判断是否检测到触压动作,若是,则由最亮到最暗逐渐调整光源的亮度;
在调光源亮度过程中若检测到触压动作,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当前亮度并保存当前亮度调整方向;若未检测到触压动作且光源亮度已调整至最暗值,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最暗值并保持;
当光源亮度为最暗值时,判断是否再次检测到触压动作,若是,则控制光源熄灭;
当光源处于点亮状态时,若检测到连续两次的触压动作,则控制光源逐渐调暗直至熄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绳,提绳的两端设置有活动扣,便携灯两侧的上部设置有提耳,提绳通过两端的活动扣可拆卸连接于提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检测电路包括压敏器件,通过压敏器件检测用户的触压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触控调光单元根据触控检测电路检测到的触压信号调整光源的亮度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触压输入信号时,控制便携灯以设定的最暗值点亮,并由最暗到最亮逐渐的调整光源的亮度;
判断光源是否已到达设定的最亮值或再次检测到第一触压输入信号,若检测到第一触压输入信号,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当前亮度并保存当前亮度调整方向;若未检测到第一触压输入信号且光源亮度已调整至最亮值,则将光源亮度设定为最亮值并保持,并且改变亮度调整方向;判断是否再次检测到第一触压输入信号,若是,则按所述亮度调整方向再次触发光源亮度渐变调整;
在调光过程中还检测是否检测到第二触压输入信号,若是,则逐渐调暗直至熄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USB有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便携灯,其特征在于,便携灯的底部设有用于检测便携灯是否被提起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的活动触头朝下设置与放置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越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越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221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式节温器用的加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