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物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15522.7 | 申请日: | 201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2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饶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市依科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3/10 | 分类号: | B61B13/10;B65G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物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物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管道输送货物的管道物流装置。
背景技术
网上购物方便了人们生活,目前人们网购来的物品都由快递人员送到家中,快递人员在送货过程中,经常发生影响城市交通和小区管理的情况,甚至还可能产生伤害客户和受到客户伤害等人身伤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快递人员影响城市交通、小区管理及发生人身伤害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管道物流装置,该装置设有输物管网和管道送物车,通过管道将人们网购来的物品输送到家,既方便又安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物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道物流装置包括输物管网和管道送物车,在输物管网管道内腔设有输电轨道,所述输物管网包括送物管道、回流管道和装卸端口管,所述装卸端口管连接在送物管道与回流管道之间并设有物流端口,所述送物管道和回流管道都包括主流直管和分流叉管,所述分流叉管设有轨道切换装置,所述轨道切换装置与输电轨道离合配合,在输物管网内设置多台管道送物车,所述管道送物车包括送物车厢和卡轨电动轮,所述送物车厢套装在输物管网的管道内并设有存取箱门,在送物车厢两端都设有卡轨电动轮,所述卡轨电动轮包括左卡轨道轮和右卡轨道轮并设有轨道卡槽,所述轨道卡槽与输电轨道卡套配合。
本优选实施例还具有下列技术特征:
所述输物管网设有管车运行控制系统,所述管道送物车、输电轨道和轨道切换装置设有远程控制线路,所述远程控制线路与管车运行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输电轨道包括阳极轨道和阴极轨道,所述阳极轨道设置在输物管网管道一侧,所述阴极轨道设置在输物管网管道另一侧。
在送物管道与回流管道之间设有多路装卸端口管,所述装卸端口管包括多端口装卸管,所述多端口装卸管设有多个物流端口,所述物流端口设有开闭门板。
所述轨道切换装置包括柔性切换轨、弧形连接轨和推拉换轨机,所述柔性切换轨安装在分流叉管的直管中且其一端与输电轨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输电轨道离合配合,所述弧形连接轨安装在分流叉管的叉管中且其一端与输电轨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柔性切换轨离合配合,所述推拉换轨机安装在分流叉管的管体上并设有轨道推拉杆,所述轨道推拉杆与柔性切换轨相连接,所述轨道推拉杆由多段短杆通过转轴连接而成。
在管道送物车与输电轨道之间设有移动输电装置。
所述存取箱门设置在送物车厢中部并设有机控门板。
在送物车厢两端都设有转轮支架,所述左卡轨道轮和右卡轨道轮分别安装在转轮支架两侧并设有电动轮毂。
所述轨道卡槽设置在卡轨电动轮外缘,在卡轨电动轮与输电轨道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传动卡齿。
本实施例利用输物管网将所有用户相互连通,使所有用户之间的货物都能方便的流通,管道送物车在输物管网的管道内连续循环运行,将人们网购来的物品方便快速的输送到家中,并且不会发生快递人员影响城市交通和小区管理的情况。因此,该管道物流装置结构合理,方便人们生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道送物车20与主流直管15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分流叉管16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10.输物管网,11.输电轨道,12.送物管道,13.回流管道,14.装卸端口管,140.物流端口,141.开闭门板,15.主流直管,16.分流叉管,17.轨道切换装置,170.柔性切换轨,171.弧形连接轨,172.推拉换轨机,173.轨道推拉杆,18.多端口装卸管,20.管道送物车,21.送物车厢,210.存取箱门,211.机控门板,22.卡轨电动轮,220.轨道卡槽,221.传动卡齿,23.左卡轨道轮,24.右卡轨道轮,25.转轮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市依科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市依科达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5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