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开路式红外测算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11544.6 | 申请日: | 201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贾润中;朱亮;王琼;邹兵;高少华;丁德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6607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开路 红外 测算 化装 vocs 排放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开路式红外测算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不仅是生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物的主要前体物,同时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有毒有害有机组分的重要来源,对形成灰霾有重要贡献,且一些VOCs本身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不断深化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VOCs对大气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财政部三部委于2015年6月下发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环保部于2015年11月下发了《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各地也相继出台了VOCs收费办法,但是在当前VOCs污染防控中,监测和测算VOCs排放量是目前的首要难题,尤其区域监测方面更是空白。本发明利用开路式红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合适的气体扩散数学模型,最终对整个炼化装置VOCs总量进行评估与测算。
VOCs排放量的准确测算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石油化工行业给出了如何计算排放量的方法,但排放量结果的准确性与企业使用的原料类型、工艺设备和控制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年代投建的不同生产规模的各企业车间,其生产工艺水平、设备老化程度、收集控制技术等存在很大差异,用一种统一的计算方法,很难体现单个企业排放的真实水平。石化行业VOCs排放源分为: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有机液体储存与调和挥发损失、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等12类源项,源项多且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各环节的测算十分复杂,应用系数法对不同企业进行各环节排放量计算,不能完整性计算整套装置VOCs排放量且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测算结果不准确、测算过程不简单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开路式红外测算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测算结果准确、测算过程简单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开路式红外测算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结合气体扩散的研究,将炼化装置VOCS扩散视为面源,建立的箱体模型;(2)基于开路式红外监测技术,依据建立的箱体模型在装置边界处对扩散气体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在上述模型和监测技术下,通过公式推导与计算,建立本方法测算VOCs排放量的计算公式;(4)根据上述建立的计算公式,选择合理的参数,最终评估与测算整个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将炼化装置视为面源扩散模式并建立箱体模型和本方法测算VOCs排放量的原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开路式红外监测技术由开路式红外主机、反射镜组成,选择在装置下风向按照不同横向距离、不同长度、不同高度的路径进行多组实时监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VOCs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及公式中相关参数的取值与限定范围。
本发明通过进行区域性的监测,简单快捷的评估与测算整个炼化装置VOCs排放量,测算过程简单,测算结果准确,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箱体模型示意图。
图2 VOCs测算方法示意图。
图1-图2中,1、开路式红外配套使用的反射镜;2、开路式红外主机;3、装置区;4、平均风。
图3开路式红外浓度测量方法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应用于炼化装置VOCs监测,以下结合图1、图2、图3来具体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
炼化装置无组织排放可认为是面源,将装置视为箱体,如果流入箱内VOCs物质质量,即从上风向随平均风输送到箱内的VOCs物质质量为Q1,箱内的污染源产生的VOCs物质质量为Q,从箱内流出的VOCs物质的量,即由平均风下风向输送出的量为Q2;忽略箱底和侧 壁流出量和地面沉积消失量,箱顶向上流出的气体认为在风作用下全部穿过下风向横截面,则Q=Q2-Q1,连续条件下一定时间内穿过箱体下风向横截面的量,即为Q2,扣去进入箱体的VOCs物质质量即为该箱体VOCs排放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115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