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9515.6 | 申请日: | 201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1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宁焕生;吕少科;李青娟;郝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42 | 分类号: | 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导轨 智能 停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车辆停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快发展,城市内停车位的需求日益加重,停车场内空间利用不合理,停车位数量配置不合理,停车管理效率低下等矛盾日益突出。除此之外,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更是对私家车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复杂的停车场内减少寻找车位,停车的时间,绕道进入停车场等都是未来停车场需要解决或者改善的问题。与此同时,寻找车位浪费的燃油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现有停车场所无法改善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场内空间利用不合理,停车位数量配置不合理,停车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包括:气膜导轨和智能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用于为待停车辆分配身份识别信息以及停车位置信息,并控制所述气膜导轨移动所述待停车辆入库;所述气膜导轨,用于根据所述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信息对所述待停车辆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膜导轨包括上导轨、下导轨以及供气装置,其中,所述上导轨为下凹形结构,罩于所述下导轨之上;所述供气装置位于所述上导轨与下导轨之间,所述供气装置用于在所述上导轨与所述下导轨之间产生气膜,以使得所述上导轨沿着所述下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气膜导轨还包括支撑平板,所述支撑平板与所述上导轨固定,且所述支撑平板具有多种型号以对应于不同的车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板下设置有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控所述支撑平板对应于所述传感器的各个部位的高度;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返回的高度信息,控制所述支撑平板以实现支撑平板的平稳。
进一步的,所述下导轨朝向所述上导轨的表面包括多个透气表面,所述供气装置通过供气管道分别与所述多个透气表面相连,每个透气表面对应的供气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具体还用于通过所述控制阀门控制所述气膜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导轨由钢或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轨由高强度钢或复合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板由高强度钢或复合材料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身份识别信息为动态序列号、条形码或二维码。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方案中,由于采用气膜导轨运输车辆的方式,停车场可以采用空间叠放汽车的方式,充分利用停车场空间;司机可以将车停放在车库门口,生成对应的身份识别码即可离开,避免了寻找车位浪费的时间,需要开车时采用智能终端的数据码提前预约,再利用身份标识符进行汽车的提取即可;而采用气膜导轨更是减少了汽车从停车场门口进入停车位的动力消耗,汽车停放过程中摩擦力会大大降低,提高移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提出的气膜导轨智能化停车场的装置,使汽车在停放过程中,保持平稳高效地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基于气膜导轨的智能停车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布局样例图。
附图标记:
1、气膜导轨;
11、上导轨;
12、下导轨;
121、透气表面;
13、供气装置;
14、支撑平板;
15、供气管道;
16、控制阀门;
2、智能控制系统;
3、待停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9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