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角度抗震支座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407999.0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8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刚;吴威霖;秦蔚壑;余志给;岳文峰;魏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5/02 | 分类号: | E04G5/02;E21D15/5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角度 抗震 支座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和民用建筑、装饰装修支撑,支护架体及工具式脚手架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角度抗震支座。
背景技术
在安装电动扶梯坡道,倾斜隧道,巷道等支撑时,地面为坡度不等的斜面,现有模板架体支座,脚手架支座角度均不可调节,安装过程中,要通过附近平面搭设临时架体提供斜面架体的支撑,或是直接将不可调节角度的支座直接放置于斜面上,不仅容易损坏支座,更可能引起架体的位移,甚至倾覆。
现有架体支座均不具有抗震功能,在架体工作的过程中,大型机械引起地面震动,进而引起架体的震动,可能引起架体松动移位,使得支撑体系功能减弱丧失甚至坍塌;上部荷载的震动带动架体及支座的震动,进而会引起架体基础的损伤。在地震来临时,更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损伤和经济损失。
现有支座和架体均无可靠机械连接,仅依靠支座深入架体钢管内一定长度以上才能保证支座和架体不会分离,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工人为了方便,螺纹管插入支座的长度可能达不到要求。且现有支座的螺纹斜度较小,螺杆较长,想要将螺母调整到理想的位置,需要耗费的时间长,在发现高度不合适时后再调整更是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支撑,支护架体及工具式脚手架在倾斜坡面安装的问题,以及受到地面震动时减小震动危害问题,并能提高安装速度。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变角度抗震支座,包括底座、立杆、定位滑道、转轴、可旋转螺母、弹簧、带滑槽钢板和圆形钢板。
所述立杆为一根中空的螺纹管,其外壁开有相对称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立杆的轴线平行。所述立杆的外壁刻有部分缺失的外螺纹,其缺失部分为条形孔所在的位置。所述立杆的下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底座位于底板上。
所述定位滑道为半圆形钢圈,它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定位滑道贯穿立杆上的条形孔,使得立杆绕转轴在定位滑道上转动,并通过卡扣固定立杆在定位滑道上的位置。
所述弹簧、带滑槽钢板和圆形钢板位于立杆的空腔内。所述带滑槽钢板的中心具有条形的滑槽,该滑槽与条形孔朝向相同。所述带滑槽钢板的上、下端分别连接一块圆形钢板。这两块圆形钢板分别与上下侧的弹簧接触,使得带滑槽钢板支撑在两个弹簧之间。
所述可旋转螺母由上层螺母和下层螺母组合而成。所述可旋转螺母的内壁具有部分缺失的内螺纹,该内螺纹与立杆外壁的外螺纹相配合。所述上层螺母和下层螺母的外侧均带有相互对称的耳板。所述耳板上开有用于限位的固定孔。所述上层螺母的下端面具有弧形滑槽。所述下层螺母的上端面具有与弧形滑槽相配合的滑动条。所述上层螺母的上端还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底部垫有橡胶。
所述可旋转螺母安装在立杆上。支撑杆穿套在立杆上,其下端固定于环形凹槽内。所述支撑杆下端还开有供定位销穿过的方孔。所述定位销依次穿过支撑杆上的方孔、条形孔和滑槽,将支撑杆固定在立杆上。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下表面粘贴有橡胶层。
进一步,位于上方的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位于下方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基于上述的一种可变角度抗震支座,它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底板放置于斜面上,转动立杆,使其保持竖直,再用卡扣固定住立杆。
2)将上层螺母和下层螺母内的螺纹对齐,之后将组合成的可旋转螺母有螺纹部分对准立杆外无螺纹部分滑下。
3)上层螺母和下层螺母相对旋转90°,再旋转可旋转螺母以调整在立杆上的位置。之后用销钉穿过可旋转螺母上的固定孔,使上下两部分不再旋转。
4)将支撑杆放置在可旋转螺母上端的环形凹槽内,将定位销穿过支撑杆的方孔和立杆上的开孔。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通过滚轴改变底盘与立杆的角度,使得立杆始终保证竖直。通过橡胶减震,使上部体系和人员在较小振动动中正常工作;通过弹簧变的形耗能,保证上部体系和人员在较大震动时的安全。通过对角螺纹和相应的螺栓,保证底座高度的快速安装、调节、拆除。上部架体和螺纹管有了可靠的机械连接,保证架体和底座不会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体部分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A-A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C-C处剖视图;
图7为卡扣的主视图;
图8为卡扣的侧视图;
图9为可旋转螺母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7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