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啮合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04869.1 | 申请日: | 2016-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7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正富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开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啮合 传动 机构 | ||
1.一种内啮合传动机构,包括:
外轮(102),所述外轮(102)的内边缘(103)上设有第一数量的圆弧齿(104(i),i=1,2,…,m),所述第一数量的圆弧齿(104(i),i=1,2,…,m)围绕所述外轮的内边缘(103)设置;
内轮(108),所述内轮(108)的外边缘(109)上设有第二数量的齿(110(j),j=1,2,…,n),所述第二数量的齿(110(j),j=1,2,…,n)围绕所述内轮的外边缘(109)设置,所述m>n;
其特征在于:
每个齿(110(j),(j=1,2,…,n)包括:
一个齿顶(202),齿顶(202)的形状设计成在内轮(108)与外轮(102)啮合传动时,齿顶(202)在任何时候与外轮(102)上的圆弧齿都不接触;以及
两个齿腰(203),分别连接在齿顶(202)的两侧,齿腰(203)的形状设计成在内轮(108)与外轮(102)啮合传动时,齿腰(203)与外轮(102)上的圆弧齿周期性地接触和分离,以使所述内轮(108)上的齿与外轮(102)上的圆弧齿之间在无干涉的情况下实现多齿同时啮合;
所述内轮(108)的外边缘(109)上还包括数个齿根(201),将相邻的两个齿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齿根(201)为一段曲线或直线;
齿顶(202)为一段曲线或直线;以及
齿腰(203)是平滑的复合曲线,其由曲线、直线、圆弧及样条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腰(203)的一部分是曲线,该曲线是内轮(108)与外轮(102)啮合传动时,在设定的啮合区域内内轮齿和外轮上的圆弧齿的一系列啮合点形成的一段包络线,以使得在设定的啮合区域内多齿同时啮合并无干涉,而在设定的啮合区域外内轮齿与外轮上的圆弧齿无接触或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包络线的长度和在齿腰(203)的位置取决于所期望的内轮(108)上的齿与外轮(102)上的圆弧齿的啮合数量和啮合区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齿顶(202)的曲线或直线与所述齿腰(203)的包络线通过过渡曲线(212)光滑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齿根(201)的曲线或直线与所述齿腰(203)的包络线通过过渡曲线和/或直线(214)光滑连接,齿根(201)在任何时候与外轮(102)上的圆弧齿都不接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齿根(201)的曲线与所述齿腰(203)的包络线为同一根包络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偏心转动装置(116),所述偏心转动装置(116)能够驱动所述内轮(108),以使得所述内轮(108)相对于所述外轮内边缘(103)进行偏心平动和/或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轮(108)与外轮(102)啮合传动的任何时候,所述第二数量的齿(110(j),j=1,2,…,n)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数量的圆弧齿(104(i),i=1,2,…,m)中的一部分啮合或接触,并且所述第二数量的齿(110(j),j=1,2,…,n)的其余部分与所述第一数量的圆弧齿(104(i),i=1,2,…,m)脱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m-n=a a∈(1,2,3...自然数);
在所述偏心转动装置(116)转动一个周期(360度)时,内轮(108)旋转a个齿的角度,且内轮(108)的旋转方向与偏心转动装置(116)转动方向相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轮(102)上的第一数量的圆弧齿(104(i),i=1,2,…,m)为滚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正富,未经范正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048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