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形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6838.6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5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波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形 装置 | ||
1.一种隐形装置,其特征是采用广谱电磁波无法透过的材料制成管形物,再将多个管形物靠在一起,令其一端以其轴线垂直于基体(1)的平面地密封地固定安装在红外线辐射波无法透过的板料两面分别覆盖一层辐射波无法透过的膜制成的基体(1)工作面上,基体(1)工作面的一部分成为管形物的底,管形物的另一端为开口状态,形成一个开口的小洞;在基体(1)的工作面上有多个小洞紧靠在一起按“四方连续结构”构成板状面,连成小洞群,小洞的开口端面构成接收雷达探测电磁波的入射面,其两个工作面上分别安装各自的小洞群,构成可以同时消波与阻断来自工作面两边的辐射波源发出的包括红外线在内的辐射波;采用具有电磁波单向透射特性的膜(4)覆盖其上,该膜(4)可刚可柔,与基体(1)的刚度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隐形装置,其特征是按小洞群中的管形物之粗细构成管径粗细不同的小管群分别构成各自的四方连续结构的小洞群,并按趋于消波装置的表面,小洞群的管径趋细的规律依次叠装,管径最粗的小洞群安装在基体(1)上形成最里层,管径最细的小洞群安装在最上层而形成表面层,最里层到表面层各层共同构成多层组合物,除了管径最粗的小洞群安装在基体(1)上形成有底的小洞之外,其它各层的小洞群均无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隐形装置,其特征是基体(1)采用在热绝缘材料的两个工作面上分别覆盖一层反射电磁波的材料制成的,基体(1)可刚可柔,其刚度要求不受隐形物(0)外形的几何形状之局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隐形装置,其特征是小洞与相邻的小洞紧靠在一起时呈连续状态,小洞的洞截面几何形状和相邻小洞的洞截面几何形状不限制;装置中相邻的小洞靠在一起时可部分共管壁(2);小洞的管高与管径之比针对特定频率的电磁波设定,比值越大,消波效果越显著,具体比值的选定由具体的隐形物(0)之技术要求和隐形实测结果综合评估后确定;小洞群中靠近洞口的管壁(2)的厚度越薄越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隐形装置,其特征是小洞群的入射面上所覆盖的膜(4)具有单向透射电磁波的特性,透射方向是小洞外的电磁波可畅通无阻地进入洞内,小洞内的电磁波无法透射到洞外去;在技术要求不高的运用场合中可以不采用具有电磁波单向透射特性的材料制成膜(4)而采用无电磁特性的普通膜;该膜(4)还具有耐温域宽、隔热和阻燃的性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隐形装置,其特征是每一个小洞内都从其底部到管壁(2)上,直至管口都安装针对广谱电磁波具有反射特性包括屑状物在内的细微颗粒制成的覆盖层(3),或安装针对广谱电磁波具有反射特性包括屑状物在内的细微绒毛的覆盖层(3),覆盖层(3)之消波材料或是金属细丝制成的金属绒毛,或是非金属的碳纤维制成的碳纤维绒毛,或是采用铁氧体细颗粒制备的涂层,消波材料的充填量由进入小洞的不同频段的电磁波与实验测试结果确定;消波材料的充填量不宜超过小洞空间的一半,且在小洞内充填厚度的剖面几何形状呈靠近洞口端的充填厚度略小于靠近洞底端的充填厚度。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到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隐形装置的隐形方法,其特征是小洞消波法,将多个小洞连成小洞群之开口端面上设一层膜;电磁波射入小洞群的任何一个小洞里,其场强都会随电磁波在小洞内所作n次反射的过程中不断衰减,直至场强衰减为零而无法从小洞之洞口逃逸出去;在小洞内填充消波材料来增强消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波,未经邵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68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药品包装盒(儿童系列1)
- 下一篇:通信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