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和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及油酸异丙酯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92567.7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7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亢宇;张明森;王焕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35/10;B01J35/08;B01J31/26;B01J31/02;C07C67/08;C07C69/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硅藻土 复合材料 负载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油酸 异丙酯 | ||
1.一种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含有硅藻土和具有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而且该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30-60微米,比表面积为100-60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5-1.5毫升/克,孔径呈三峰分布,且三峰分别对应第一最可几孔径、第二最可几孔径和第三最可几孔径,所述第一最可几孔径为2-4纳米,所述第二最可几孔径为7-9纳米,所述第三最可几孔径为41-44纳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具有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所述硅藻土的含量为1-100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具有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所述硅藻土的含量为25-100重量份。
4.一种制备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具有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或者制备具有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滤饼,作为组分a;
(2)提供硅胶或者制备硅胶的滤饼,作为组分b;
(3)将所述组分a、所述组分b、硅藻土和粘结剂在球磨罐中进行混合和球磨,并将球磨后得到的固体粉末用水制浆,然后将得到的浆料进行喷雾干燥;
其中,上述步骤使得所述球形硅藻土介孔复合材料的平均粒径为30-60微米,比表面积为100-60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5-1.5毫升/克,孔径呈三峰分布,且三峰分别对应第一最可几孔径、第二最可几孔径和第三最可几孔径,所述第一最可几孔径为2-4纳米,所述第二最可几孔径为7-9纳米,所述第三最可几孔径为41-44纳米;
在步骤(2)中,制备硅胶的滤饼的过程包括:在无机酸存在下,将水玻璃与多元醇进行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水玻璃、无机酸和多元醇的重量比为3-8:1-3:1;
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和/或聚乙二醇;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10-10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1-200重量份,所述硅藻土的用量为1-10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组分a的用量,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75-150重量份,所述硅藻土的用量为25-100重量份,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10-80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结剂为聚乙烯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制备一维孔道三孔分布结构的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滤饼的过程包括:在酸性水溶液中,在三甲基戊烷和乙醇的存在下,将模板剂与硅源进行接触,并将接触后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晶化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模板剂、乙醇、三甲基戊烷和硅源的摩尔比为1:100-500:200-500:50-2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模板剂、乙醇、三甲基戊烷和硅源的摩尔比为1:180-400:250-400:70-150。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模板剂为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所述硅源为四甲氧基硅烷;所述酸性水溶液为pH值为1-6的乙酸和乙酸钠缓冲溶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60℃,时间为10-72小时,pH值为1-7;所述晶化的条件包括:温度为30-150℃,时间为10-7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25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前上保险杠罩
- 下一篇:汽车轮毂(QL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