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蜗轮蜗杆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92433.5 | 申请日: | 2016-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1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褚晓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16 | 分类号: | F16H1/16;F16H5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蜗轮 蜗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蜗轮蜗杆领域,具体地涉及能够调整蜗轮和蜗杆的轴向齿间隙的蜗轮蜗杆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机构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蜗轮蜗杆机构包括彼此啮合的蜗轮10和蜗杆20,驱动齿轮30位于蜗杆20的轴向一侧并且蜗杆20与驱动齿轮30固定连接或形成为一体以构成组合件,该组合件能够在转轴40上转动。另外,该蜗轮蜗杆机构还包括安装于转轴40且分别位于驱动齿轮30的轴向一侧(图中的左侧)和蜗杆20的轴向另一侧(图中的右侧)的挡圈50、60,该挡圈50、60用作蜗杆20与驱动齿轮30在轴向A上的止挡件。挡圈50与驱动齿轮30的轴向一侧的端面抵接在一起,挡圈60与蜗杆20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抵接在一起,这样使得蜗杆20和驱动齿轮30在转轴40上不会相对于蜗轮10产生轴向移动。
在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机构中,由于蜗轮10与蜗杆20啮合之后它们的齿在轴向A上具有轴向齿间隙L,因此当驱动齿轮30的转动方向转换时,蜗杆20在驱动齿轮30的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转动快速消除该轴向齿间隙L而在蜗杆20的齿部和涡轮10的齿部之间产生碰撞冲击,从而导致蜗轮10和蜗杆20产生非常严重的磨耗。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做出了本发明。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下的蜗轮蜗杆机构,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彼此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能够相对于所述蜗轮在第一轴向极限位置和第二轴向极限位置之间轴向移动,并且当所述蜗杆处于所述第一轴向极限位置时,所述蜗杆绕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蜗杆的齿部的第一作用面抵靠所述蜗轮的齿部的第一作用面;当所述蜗杆处于所述第二轴向极限位置时,所述蜗杆绕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蜗杆的齿部的第二作用面抵靠所述蜗轮的齿部的第二作用面。
优选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蜗杆轴向移动;和/或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够将所述蜗杆限定于所述第一轴向极限位置和所述第二轴向极限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具有不同的转动方向,通过改变所述驱动件的转动方向来驱动所述蜗杆轴向移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还作为驱动所述蜗杆进行转动的驱动源。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蜗杆的轴向两侧的两个止挡件,所述两个止挡件中的一个止挡件的止挡面能够将所述蜗杆限定于所述第一轴向极限位置,所述两个止挡件中的另一个止挡件的止挡面能够将所述蜗杆限定于所述第二轴向极限位置。
更优选地,所述一个止挡件能够驱动所述蜗杆轴向移动。
更优选地,当所述蜗杆处于所述第一轴向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蜗杆与所述另一个止挡件的止挡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该状态下的所述蜗杆的齿部的第二作用面与所述蜗轮的齿部的第二作用面之间的轴向齿间隙;和/或当所述蜗杆处于所述第二轴向极限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蜗杆与所述一个止挡件的止挡面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该状态下的所述蜗杆的齿部的第一作用面与所述蜗轮的齿部的第一作用面之间的轴向齿间隙。
优选地,所述蜗杆在靠近所述驱动件的部分形成有蜗杆螺纹部,并且所述驱动件具有用于与所述蜗杆螺纹部啮合的驱动件螺纹部,所述驱动件通过彼此啮合的所述蜗杆螺纹部和所述驱动件螺纹部的相对转动来驱动所述蜗杆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蜗杆以能够沿着所述轴向在所述转轴上相对于所述蜗轮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插销结构或锁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蜗杆的转动方向变化时调整蜗轮蜗杆的轴向齿间隙的蜗轮蜗杆机构,其能够大幅降低蜗轮蜗杆机构的磨耗。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蜗轮蜗杆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蜗轮蜗杆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蜗轮蜗杆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a是示出了当蜗杆处于第一轴向极限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蜗轮蜗杆的啮合状态示意图;图3b是示出了当蜗杆处于第二轴向极限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蜗轮蜗杆的啮合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蜗轮 20 蜗杆 30 驱动齿轮 40 转轴 50、60 挡圈
1 蜗轮 2 蜗杆 21 内螺纹部 3 驱动齿轮 31 外螺纹部4 转轴 5、6 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92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斗柜(HY‑L17001)
- 下一篇:电动车多挡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