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建筑物隔震基础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89036.2 | 申请日: | 2016-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人逢;宫必宁;刘慧;吴金涛;钟琦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钱丽 |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建筑物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的减震隔震技术领域,可以消减不同方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建筑物隔震基础。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地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非常值得关注。
对于建筑物的抗震,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第一类是增强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使建筑物能够抵抗地震波的冲击,但其建筑成本较大,而抗震效果有时并不理想;第二类是借助各种阻尼器等装置进行减震,但是这种技术中输入建筑物的地震总能量没有改变,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三类基础隔震技术,可以从基础层面对地震作用进行消减。
常用的减震隔震方法,通常情况下只能够满足单一方向上的减震隔震要求,而地震震源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很难保证建筑物各个方向上都能达到减震隔震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发明设计一种既经济又实用且能够使建筑物各向都能够有减震隔震效果的建筑物基础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物隔震基础,能同时在各个方向上消减地震作用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地震波,尤其是水平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一种新型建筑物隔震基础,包括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之间环形阵列八个钢珠圆盘坑,八个呈环形阵列的钢珠圆盘坑中间另设一个钢珠圆盘坑,钢珠圆盘坑由圆形坑道及导向坡组成,钢珠圆盘坑内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填充有大钢珠和小钢珠。
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内均设有用于加固强度的编制钢筋。
上基础板与上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和下基础板与下钢板之间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槽钢型拉接钢筋柱,上钢板、下钢板分别通过槽钢型拉接钢筋柱与上基础板、下基础板浇筑为整体。
大钢珠和小钢珠表面均进行蜡油包衣处理。
圆形坑道内先排放大钢珠,然后用小钢珠填满大钢珠间的空隙。
上钢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放置磁铁块。
导向坡里面用滑石蜡油以及橡胶材料填平。
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均为圆形,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的外周侧边均设置圈筋,圈筋靠内侧布置构造筋。
八个呈环形阵列的钢珠圆盘坑加中间的一个钢珠圆盘坑形成圆形基础,圆形基础的四角处分别增设一个钢珠圆盘坑,并在周边内设外围钢筋形成方形基础,两个方形基础组合形成长方形基础,圆形基础、方形基础和长方形基础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以钢珠圆盘坑为基本元素,在基础各个方位布置多组相同的钢珠圆盘坑,能在各个方向上发挥显著的隔震效果,消减地震作用影响,最大限度降低地震波,尤其是水平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基础组合形式多样,能适用于多种结构形式,尤其针对目前最普遍的框架结构,隔震性能更优,另外,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钢珠圆盘坑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圆形地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圆形地基Ⅰ—Ⅰ面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Ⅱ部位详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改进的正方形地基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改进的长方形地基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上钢板、下钢板焊接槽钢型拉接钢筋柱的示意图。
其中,1-下基础板,2-上基础板,3-下钢板,4-上钢板,5-大钢珠,6-小钢珠,7-磁铁块,8-导向坡,9-编制钢筋,10-槽钢型拉接钢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新型建筑物隔震基础,包括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之间环形阵列八个钢珠圆盘坑,八个呈环形阵列的钢珠圆盘坑中间另设一个钢珠圆盘坑,钢珠圆盘坑由圆形坑道及导向坡组成,钢珠圆盘坑内设有上钢板和下钢板,上钢板和下钢板之间填充有大钢珠和小钢珠。
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内均设有用于加固强度的编制钢筋,为了增加上基础板和下基础板的整体性。
上基础板与上钢板之间的接触面和下基础板与下钢板之间的接触面上均焊接有槽钢型拉接钢筋柱,上钢板、下钢板分别通过槽钢型拉接钢筋柱与上基础板、下基础板浇筑为整体,为了让上钢板、下钢板分别与上基础板、下基础板牢固连接。
大钢珠和小钢珠表面均进行蜡油包衣处理。
圆形坑道内先排放大钢珠,然后用小钢珠填满大钢珠间的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90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