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色马铃薯快速脱毒的组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81811.X | 申请日: | 2016-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350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平;苏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县华富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11569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5631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色 马铃薯 快速 脱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色马铃薯快速脱毒的组培方法。
背景技术
紫色马铃薯,薯形呈长椭圆形,芽眼较小,果肉为深紫色,富含花青素等天然色素。紫色马铃薯外观好看,颜色诱惑力强,产品加工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色素和增色剂,极为健康。
紫色马铃薯原产地为南美秘鲁等国,目前我国国内已有单位、个人引进紫色马铃薯的一些品种。但是由于不同紫色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引种的地区有所不同,种植后不同地区的品种在同一地块、面积、数量、单体重量一致进行种植试验,各品种出现很大的差异。一是植株生长衰退,复叶萎缩;二是株型变矮,叶面皱缩;三是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点,叶脉坏死,复叶脱落等,还有部分引进品种在第一次种植时产量高,保留种后第二次种植产量低,块茎小退化严重;紫色马铃薯引种后不能长期稳定的生长,尤其是留种的后代不能保持植株原有性能和产量。究其原因是引种后在种植地种植的过程中,遭到病菌、病毒等的侵染,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成熟有效的紫色马铃薯脱毒培养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色马铃薯快速脱毒的组培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色马铃薯快速脱毒的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把紫色马铃薯的芽切下;
2)将所述切下的嫩芽依次进行无菌水清洗、酒精瞬时消毒、消毒液浸泡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得到消毒后的芽茎段;
3)将所述消毒后的芽茎段置于超净工作台,在显微镜下剥离芽茎段顶端的茎尖,然后将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一次组织培养,得到一次试管苗;
4)剥离所述一次试管苗的茎尖,进行二次组织培养,得到二次试管苗;
5)重复所述步骤4)的剥离和组织培养,所述重复的次数为3~5次,得到脱毒的试管苗。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剥离后的茎尖带有1个叶原基。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无菌水清洗的时间为10~20min。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消毒液为质量分数为5.5%~6.5%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或质量分数为1.2~2.5%的汞溶液。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酒精瞬时消毒的时间为2~4s,所述酒精的体积浓度为70~80%。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消毒液浸泡消毒的时间为15~25min。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无菌水冲洗的时间为3~5min。
优选的,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组织培养用的培养基为改良的MS培养基,所述的改良的MS培养基是在MS培养基中添加了以下终浓度的组分:BA,0.04~0.06mg/L,NAA,0.18~0.22mg/L,24-D,0.4~0.6mg/L,蔗糖30wt%和马铃薯磨粉液20wt%。
优选的,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组织培养的光照强度为2800~3000Lx。
优选的,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组织培养的温度为22~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反复剥离紫色马铃薯茎尖上最新长出的叶原基,降低了原种携带病毒的几率,再通过快速组织培养,从而提高了紫色马铃薯试管苗的脱毒率,进一步的提高紫色马铃薯试管苗的稳定性;本发明所述方法培养的紫色马铃薯的脱毒率高达93%,繁殖周期缩短至2~4个月,可实现紫色马铃薯的批量快速繁殖,降低培养成本,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培养的紫色马铃薯与传统的紫色马铃薯培养方法相比,产量增加了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色马铃薯快速脱毒的组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把紫色马铃薯的芽切下;2)将所述切下的嫩芽依次进行无菌水清洗、酒精瞬时消毒、消毒液浸泡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得到消毒后的芽茎段;3)将所述消毒后的芽茎段置于超净工作台,在显微镜下剥离芽茎段顶端的茎尖,然后将茎尖接种在培养基中进行一次组织培养,得到一次试管苗;4)剥离所述一次试管苗的茎尖,进行二次组织培养,得到二次试管苗;5)重复所述步骤4)的剥离和组织培养,所述重复的次数为3~5次,得到脱毒的试管苗。
本发明中所述的紫色马铃薯优选的为从国外引进的紫色马铃薯或者国内选育的紫色马铃薯,具体的品种优选的为:云斯特(云南七彩马铃薯)、黑美人、黑金刚、红宝石、紫云1号和红色薯系列S03-27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县华富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遵义县华富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818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羊毛织物的工艺
- 下一篇:羊毛织物的平滑整理及吸水性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