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地层泥浆侵入判断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79468.5 | 申请日: | 2016-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1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廖东良;陆黄生;赵文杰;王卫;吴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G06Q50/02;E21B4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张文娟;朱绘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适应 模型 地层 泥浆 侵入 判断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地层泥浆侵入判断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步骤,采集对应不同地层深度的测井曲线;电阻率模型建立步骤,构建包括第一待求参数的自适应电阻率模型;阵列感应测井曲线构建步骤,根据自适应电阻率模型构建包括第二待求参数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曲线;待求参数确定步骤,根据不同地层深度测井曲线对阵列感应测井曲线进行反演,以确定第一待求参数和第二待求参数;侵入判断步骤,根据第一待求参数和第二待求参数判断地层侵入关系。本发明可以准确地反演出地层的实际侵入状态,提高了反演的准确性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地层泥浆侵入判断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阵列感应测井曲线反演出地层冲洗带电阻率、原状地层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泥浆侵入半径,其形状取决于反演过程中所采用的电阻率模型。现有的反演模型有线性的模型,也有非线性的模型。
目前,通常采用的地层过渡带为线性变化模型,该模型与泥浆实际侵入地层的过程不一致,因此国外有人提出了指数形式的倒数模型。
倒数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反演模型,如Baker Atlas就是采用该模型,其表达式为:
其中,Li为侵入半径中值;n为过渡带指数;L为侵入深度,Ct为地层真电导率;Cxo为冲洗带电导率;C为侵入带电导率。
该模型的关键是如何计算得到n,其值的确定方法是通过过渡带内、外半径得到:
Li1=Li·(1-(2/n))
Li2=Li·(1+(2/n)) (2)
其中,Li1为侵入的内径;Li2为侵入的外径。
该倒数模型与大部分的泥浆实际侵入地层的形态基本一致,模型中指数n为常数,这样使得反演后电阻率剖面存在不连续。
现有模型只能反演地层泥浆侵入过程中的线性和非线性侵入的高侵和低侵现象,但无法反演地层中存在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现象。当地层侵入过程中形成低阻环带或高阻环带时,以上模型无法反演出准确的地层电阻率变化情况,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地层泥浆侵入判断方法及系统,用于准确地反演出地层的实际侵入状态,提高了反演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的地层泥浆侵入判断方法,包括:
数据采集步骤,采集对应不同地层深度的测井曲线;
电阻率模型建立步骤,构建包括第一待求参数的自适应电阻率模型;
阵列感应测井曲线构建步骤,根据所述自适应电阻率模型构建包括第二待求参数的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曲线;
待求参数确定步骤,根据不同地层深度测井曲线对所述阵列感应测井曲线进行反演,以确定所述第一待求参数和所述第二待求参数;
侵入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一待求参数和所述第二待求参数判断地层侵入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自适应电阻率模型表示为:
RI=a(L-b)2+c
其中,a、b、c为第一待求参数,a表示侵入后的电阻率形态,b表示侵入过程中极值点位置,c表示极值点的数值,L为泥浆侵入深度,RI为侵入带深度的电阻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阵列感应测井响应曲线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94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