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动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0712.1 | 申请日: | 201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6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戚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滕诣迪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电动车 控制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分案申请的原申请号为201510104361.5,申请日为2015年3月11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电动车安全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各类智能穿戴或其他便携式智能电子系统的出现,使人们逐渐将随身携带一种智能电子设备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的物品较多,很多程度上不便于人们的工作和出行。比如利用衣兜(尤其男士)贴身装多种物件出行,如手机、钥匙、钱包等,不仅在行动上带来不变,还极易丢失上述中的某种物品。
目前的电动车只允许用车钥匙启动打开,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会造成不便,比如,车主临时有事打车回家,而电动车放必须车主再次回来才能开走,造成一定的不便,目前已知电动车智能控制方法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动车控制系统,包括:
中央处理器、电机驱动装置、电源、无线模块、数据采集区、定位系统;中央处理器分别连接电机驱动装置、电池、无线模块、数据采集区;
所述的数据采集区包括NFC交互区、二维码采集摄像头、冲击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
所述的数据采集区还包括重量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的电池还连接人工发电系统。
一种于网络的电动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运行方式:
前序,手机在距离电动车一定范围内,通过预先设置,使电动车通过蓝牙或无线局域网wifi等技术方式发现正在靠近的手机,并向手机发送预备信号,从而自身和手机都进入准备状态;
启动过程,利用手机NFC点击电动车的NFC交互区,开启二维码采集摄像头,
安装于手机的app通过指定算法生成数据不固定的一次性二维码用于开启或设置电动车功能参数时执行确认操作;
将被授权手机近距离靠近电动车的摄像头并由屏幕显示正确的二维码,经电动车摄像头捕获并验证合法后方可启动,所述的二维码的信息中除包含按照指定算法或密匙生成的特殊密码字符串外,还包含加密的手机硬件信息、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和用户基本资料信息;
冲击力传感器可迅速对指定力度的冲击力做出反应并调用一切手段举证和控制电机驱动装置加强锁闭,有效延长不法分子破坏时间,最大限度争取宝贵的出警时间,有效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同时冲击激活二维码摄像头拍照,并立即或定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或提供给公安部门。
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
临时授权:一辆电动车具可授权多部手机打开自身,同时,可由具备高级权限的手机,于异地临时授权另一部手机在指定时间段内临时启动电动车;
状态监控功能:利用通讯手段,在本地或远程与电动车建立连接并监控电动车的启动和设置记录
授权手机能够增加一部新的等智终端能设备或删除一部已有手机。
所述的临时授权具体为:通过传统的3G等通信方式,远程临时为另一手机临时授权,发送包含加密临时授权信息数据的二维码信息给被临时授权的手机;该手机在指定时间段和指定次数范围内可通过该信息所生成的二维码开锁;在为被授权手机授权时,被授权手机须向授权手机提供必须硬件信息,以及用于核实机主身份的信息,授权手机会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生成有效的二维码信息并在授权操作者许可后将之发送给被授权手机;被授权手机在执行开锁操作时,控制系统通过捕获到的二维码数据识别该数据信息为正常授权或临时授权,并执行正常启动或限时、限次启动。
本方法还包括,电量提示功能:GPS定位所在地A地,设置骑行目的地B地,通过地图寻找路线并计算需求电量,若电池电量不足,则发出警告,骑行者启动人工骑行系统,通过人工骑行来增加电量,GPS继续定位,当骑行者离目的地的里程小于电池的安全里程,系统发出安全提醒,骑车者可以启动电机行驶;
所述的地图为海拔高度路况地图,通过行走路线的海拔高度曲线来计算行驶路程所需要的电量,计算更精确的电池行走里程量。
还包括,
重量传感器,通过测量骑行者的重量,更精确的计算电池能够行驶的里程数。
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07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