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回灌井及快速成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70063.5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63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祥;张鹏云;徐运海;张超;黄继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李潇潇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城市建设 地下水 回灌井 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回灌井及快速成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通过透水路面、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使一部分雨水经汇流、净化后下渗,但除渗井外其它设施因未切穿上覆弱透水层因而入渗效果不好,渗井通常采用大口径机钻井及机挖井回填砂砾石反滤层,施工复杂、成本高、施工占地多、时间相对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于现有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入渗设施中存在的施工复杂、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回灌井,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回灌井,包括一穿透弱透水层及含水砂层的钻孔,在所述钻孔内安装有一硬质海绵,所述硬质海绵与钻孔底部之间设置有砂砾层反滤层,在硬质海绵外层包覆有一层土工布,在硬质海绵顶部至地面1的距离为20-30cm处放置有一层砂层反滤层至与路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海绵的直径大于钻孔孔径,且所述硬质海绵分为若干段并依次安装在所述钻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口部设置为倒锥形,且路面坡度为3%-5%,路面斜向钻孔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井口连接装置,所述井口连接装置包括回灌井接头、 透水回灌井盖、海绵条及连接通道,在所述硬质海绵顶部设置有一回灌井接头,在所述回灌井接头上螺旋安装有透水回灌井盖,在硬质海绵周边设有连接通道,在所述连接通道内放置有海绵条,所述海绵条与连接通道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通道为U形槽、弧形槽或其他具有连通能力的槽体。
进一步地,在连接通道外侧包覆有一钢丝网,所述钢丝网内侧设置有海绵层。
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海绵上方设置有一路侧石,在所述路侧石内设置有用于雨水导流的L形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中部填充的硬质海绵中部设置有一纵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为十字形割口、圆形孔或者其他形状孔。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通道中设置有一导线,所述导线上连接有用以监测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的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钻孔中部填充的硬质海绵中部设置有一外管,所述外管上设置有若干冲水孔,在所述外管中嵌套有用于抽水的水管或者安装有传感器的导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建设地下水回灌井快速成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使用钻机打孔,钻孔直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b)在钻孔底部铺设砂砾石反滤层;
(c)在砂砾石反滤层上放置有硬质海绵,所述硬质海绵外侧包覆有土工布或者将裹上土工布的硬质海绵装入透水的金属软管或硬质塑料软管后再下到钻孔中;
(d)在硬质海绵的顶部放置有一层土工布,再将砂层反滤层铺设在土工布上,与地面齐平,形成地下水回灌井。在路面或屋顶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上部反滤砂层的厚度或用高出地面的透水井盖避免初期污染雨水 的渗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海绵城市建设中地下水入渗设施中存在的施工复杂、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而直接采用钻机打孔的成井方法,用高密度海绵填充,加工方便,回填方便,而避免了普通渗井需要购买多种回填材料,费时费力的缺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路面倾斜及一侧有草坪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纵向及横向连接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面,2钻孔,3砂层反滤层,4硬质海绵,5弱透水层,6含水砂层,7砂砾石反滤层,8草坪,9透水回灌井盖,10回灌井接头,11硬质海绵条,12连接通道,13路侧石,14L形通道,15纵向通道,16水管,17外管,18冲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70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