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65436.X | 申请日: | 2016-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4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莹花;徐先英;尉秋实;王方琳;李德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 地址: | 733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花 补血 组织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花补血草又名黄花矶松、金色补血草、金匙叶草等,属白花丹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多生于固定半固定沙丘、盐碱滩地、湖盆、戈壁、黄土坡地和石质山坡下部,具有很强的耐旱、耐盐碱特性。其花萼呈金黄色、漏斗状、膜质,可在6~9月无风季节长时间保持不落,是干旱荒漠地区为数不多的野生花卉之一,可作插花中的配材和衬花,也可用来制作干花。而且,其花可以入药,有止痛、消炎、补血之功能,用于治疗神经痛、月经量少、耳鸣、乳汁不足、感冒等,外用可治牙痛及疮疖痈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时要求进行适度的超干处理才能保证其生活力不至于丧失;另外由于其种子很小,千粒重仅为0.68g左右,播种时要严格控制播种深度和水分条件;而且其种子萌发还会受限于土壤盐分。综上所述,现有的黄花补血草种子育苗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其育苗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的黄花补血草再生苗获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获取再生苗,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消毒:将黄花补血草种子用流水冲洗15min,然后用75%酒精消毒10min;再用0.1%HgCl2对种子深度灭菌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2)无菌苗培养:将消过毒的黄花补血草种子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表面,置于25℃、光照条件下培养;
(3)愈伤组织诱导:以黄花补血草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置于25℃、黑暗条件下培养,获得愈伤组织;
(4)不定芽分化: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切成小块,转接于不定芽分化培养基,置于25℃、光照条件下培养,在愈伤组织表面即可分化出不定芽;
(5)生根培养:将愈伤组织分化出的不定芽剪下,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将消过毒的黄花补血草种子置于25℃、光照条件下培养。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1)中,用无菌水冲洗5次,每次5min,经无菌水冲洗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2)中,将消过毒的黄花补血草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25天。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3)中的愈伤组织诱导采用的培养基为MS+6-BA1mg·L-1+2-4D1mg·L-1,该培养基含30g·L-1蔗糖,8g·L-1琼脂,pH为5.8。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4)中,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1mg·L-1+IBA6mg·L-1,该培养基含30g·L-1蔗糖,8g·L-1琼脂,pH为5.8。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5)中,生根培养基为MS+IBA3mg·L-1,该培养基含30g·L-1蔗糖,8g·L-1琼脂,pH为5.8。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获取再生苗,解决了黄花补血草种子育苗效率低下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难题,提高了优质黄花补血草优质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黄花补血草的组织培养方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获取再生苗,包括如下步骤:
(1)种子消毒:将黄花补血草种子用流水冲洗30min,然后用75%酒精消毒10min;再用0.1%HgCl2对种子深度灭菌1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每次5min,经无菌水冲洗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滤纸吸干种子表面水分;
(2)无菌苗培养:将消过毒的黄花补血草种子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表面,置于25℃、光照条件下培养2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未经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54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