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防用聚碳酸酯材料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1225.9 | 申请日: | 2016-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5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苏儒超;程智宾;孙学耕;陈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盈科百创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4/16 | 分类号: | C08G64/16;C08G6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防用 聚碳酸酯 材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安防用聚碳酸酯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聚碳酸酯无色透明,耐热,抗冲击,阻燃BI级,在普通使用温度内都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性能接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比,聚碳酸酯的耐冲击性能好,折射率高,加工性能好,不需要添加剂就具有UL94 V-0级阻燃性能。但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聚碳酸酯价格较低,并可通过本体聚合的方法生产大型的器件。
但是,在安防领域中,安防设备需要长时间暴露在自然条件下,此时,现有技术中的聚碳酸酯,在长时间暴露后,往往会失去其阻燃性、冲击强度高等特点,应用于安防领域的材料本身就需要就有长时间暴露在外界具有稳定性质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防用聚碳酸酯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防用聚碳酸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摩尔份的组成:
双酚A 100份
4,4'-二羟基二苯砜 10份
氢化双酚A 10份
1,3-二羟基丙酮10份
二乙二醇5份
2,5-二羟基甲苯7份
3,6-二羟基邻苯二甲腈5份
1,3-二羟基丙烷8份
2,5-二溴-3,6-二羟对苯醌 6份
碳酸二苯酯110份
碳酸二乙酯20份
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10份
4,4'-二甲基联苯甲酰 10份
3,5-二溴-4-羟基苯甲醛 5份。
一种安防用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
步骤一:第一预聚体合成,将摩尔份为50份双酚A、50份碳酸二苯酯,加入催化剂,在压力为3000Pa的负压条件下,加热至180℃,反应时间为3~6小时,得到第一预聚体;
步骤二:第二预聚体合成,将摩尔份数为30份双酚A、10份4,4'-二羟基二苯砜、
10份氢化双酚A、7份2,5-二羟基甲苯、5份3,6-二羟基邻苯二甲腈、40份碳酸二苯酯、20份碳酸二乙酯,在压力为3000Pa的负压条件下,升温至200℃,反应3~5个小时,得到第二预聚体;
步骤三:第三预聚体合成,将摩尔份数为20份双酚A、8份1,3-二羟基丙烷、6份2,5-二溴-3,6-二羟对苯醌、20份碳酸二苯酯、10份4,4'-二甲基联苯甲酰,在3000Pa的负压条件下,在180摄氏度条件下,反应3~5小时,得到第三预聚体;
步骤四:将第一预聚体、第二预聚体、第三预聚体混合,加入10份1,3-二羟基丙酮、5份二乙二醇、10份烯丙基二甘醇二碳酸酯,在真空度130Pa条件下,升温至300℃,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步骤五:加入5份3,5-二溴-4-羟基苯甲醛保持温度在300℃条件下,2~3小时;
步骤六:对熔融物料进行造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有步骤七:将颗粒浸泡在10%的盐酸溶液中,将浸泡过后的颗粒用蒸馏水冲洗之后干燥包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一中的催化剂为苯甲酸钠、醋酸锂、醋酸铬、醋酸钴、四硼酸钠中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五:在保持300℃2~3小时过程中通入惰性气体。
在本发明的分别通过先制备第一预聚体、第二预聚体、第三预聚体,通过第一预聚体、第二预聚体、第三预聚体再次聚合得到及时在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条件下,仍然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物理强度的特性。
在第一预聚体中,以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为单元,现有技术中的聚碳酸酯基本都是以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结构单元,在本发明中第一预聚体主要起到一个搭建主体构架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盈科百创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盈科百创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12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