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半固态压铸铜转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58664.4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64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照峰;崔钰;刘安东;王智;林贵生;宋哲文;齐田成林;卢法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照峰 |
主分类号: | B22D17/14 | 分类号: | B22D17/14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41115 | 代理人: | 张天禧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固态 压铸 转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机技术领域,涉及转子,具体是一种真空半固态压铸铜转子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机转子为铸铝转子。为了节约电能,提高电动机工作效果,近年来有人探索将铸铝转子改为铸铜转子,但是铸铜转子生产难度较大。
在铸铜转子的生产过程中,铜材熔化阶段会出现较多气泡或铜液流动短路,导致铜转子铸件内部产生气孔,渣孔或发生“氢脆”现象,严重影响铜转子的性能质量,从而影响到电动机的工作效果。为了防止氧化,有人采取在铜材熔化阶段,当温度达到800℃时向铜液中加入适量表面覆盖剂,如木炭、或碱、或硼砂等,为了解决流动性,当温度达到1000℃时向铜液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如磷铜,但是这样由于在铜液中加入了杂质,又会降低铸铜转子的导电性能,最后仍影响到电动机的工作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经过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反复试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半固态压铸铜转子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铸铜转子生产难题,保证铜材在熔化、压铸整个生产过程中,都不会被氧化,不会出现气孔、渣孔、成品“氢脆”现象,保证压铸时铜液的流动性,有效提高铸铜转子的质量、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真空半固态压铸铜转子方法,工艺流程如下:
铜材熔化-制备非枝晶组织无氧铜——等量分割——制备半固态无氧铜——真空压铸半固态无氧铜-铸铜转子,其中:
铜材熔化步骤,用熔炼炉将铜材熔化;
制备非枝晶组织无氧铜步骤,用非枝晶组织制备器,把无氧铜制成非枝晶组织无氧铜;
等量分割步骤,将非枝晶组织无氧铜,经过冷却,分割出单个转子所需要的铜量;
制备半固态无氧铜步骤,将分割出的等量非枝晶组织无氧铜经过加热炉加热,制成球状半固态无氧铜;
真空压铸半固态无氧铜步骤,将矽钢叠片装入模具,将加热炉、压力机连同模具置于真空罩内,在真空罩外一侧连通真空泵,球状半固态无氧铜通过溜道自动滚入模具,用压力机压铸成型;
铸铜转子步骤,从真空罩内取出铸铜转子铸件,得到铸铜转子产品。
在上述工艺流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铸铜转子的质量,加快压铸步骤,其中:
在铜材熔化步骤,还将熔炼炉置于真空罩内。
在真空压铸半固态无氧铜步骤,还将模具在加热炉内预热;还将矽钢片加以表面清理,将矽钢叠片加以消磁,加以预热。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工艺流程的步骤和措施,在真空无氧环境状态下,将铜材制备成非枝晶组织无氧铜和球状半固态无氧铜,自动滚入模具压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产品无“氢脆”现象,内部无气孔,结构组织更加细腻致密,均衡,导电性和动平衡性能更好,成品率提高等显著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真空半固态压铸铜转子方法,在具体的工艺流程步骤中,其中在制备半固态无氧铜步骤,将分割出的非枝晶组织无氧铜经过中频加热炉加热到1000-1200℃,使非枝晶组织无氧铜的固态率达到0.4-0.7;其中在模具预热,矽钢叠片预热中,经中频炉加热到600-700℃。
利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试制出的铸铜转子产品,经装机试验,表现良好,运转正常,实现了本发明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照峰,未经宋照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8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木材用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省力铆接装置及手动铆螺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