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接收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55136.3 | 申请日: | 2016-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名;甘孟平;王智扬;王冠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接收芯片,尤其一种内部具有光接收器及差动输出的放大器的光接收芯片。
背景技术
现今全球许多国家已普遍采用光纤作为网络系统主要的传输工具。因为光纤是以光的全反射来进行传输,因此光纤具有高速传输以及低传输损失的特性。当光纤被用来作为网络系统的传递媒介时,光纤具有宽带、高容量与高速的特性。因此,光纤通信网路成为发展宽带通信的趋势。例如光纤到家或光纤到建筑物等光纤到点的发展是光纤通信网路发展的目标,以逐步取代原有的铜线传输。
在目前信息传输量越来越大且用户对网络要求更为快速的情形下,光纤的传输数据量已逐渐不敷使用。为了解决传输数据量不敷使用的问题,除了改善光纤传递速度以外,光纤两端的接收与传输亦显得相当重要。现行的设于光纤接收端的光接收模块,虽然可以提高接收的传输数据量,但此种光接收模块具有较大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接收光芯片,其中本发明将一光接收器及一差动放大器整合至一芯片上,利用模块化设计此电路,进而使电路设计难度及成本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接收芯片,其包括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一光信号;以及一差动放大器,具有一第一输入端和一第二输入端,该第一输入端耦接至该光接收器的一正极端,该第二输入耦接至该光接收器的一负极端,其中该差动放大器根据该第一输入端及该第二输入端之间的电压差值产生一差动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光接收器包括一二极管。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差动放大器包括一转阻放大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光接收芯片装置在一筒状封装模块内,该筒状封装模块包括一中空圆筒以容纳该光接收芯片,一光信号经过位于该中空圆筒一端的一开口发射至该光接收芯片的该光接收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光接收芯片设置在一电路板上,以打线方式将该光接收芯片的一电性接垫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上的一电性接垫上,该电性接垫耦接至该差动放大器的该差动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差动输出包括一第一输出及一第二输出,该第一输出的相位与该第二输出的相位相差18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差动放大器包括一电阻,该电阻耦接于该差动放大器的一电源电压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差动放大器包括一第一开关组件,其中第一开关组件耦接于该差动输出的一第一输出与该差动放大器的一接地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差动放大器还包括一电感单元,该电感单元耦接在该第一开关组件与该接地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光接收芯片还包括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耦接至该差动放大器,其中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一输入端耦接该差动输出的一第一输出,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一输出端耦接至该第一开关组件的一闸极,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根据该输入端调整该输出端的电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筒状封装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筒状封装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光接收芯片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20-筒状封盖;30-光接收芯片;40-电路基板;102-顶部;104-底部;12a-电性连接垫;16-绝缘层;202-穿孔;50-光接收器;60-差动放大器;80-自动增益控制电路;60a-第一输入端;60b-第二输入端;60c-第一输出端;60d-第二输出端;60e-第三输入端;30a-第一输出端;30b-第二输出端;80a-输入端;80b-输入端;80c-输出端;70-被动组件;606a-电容单元;606b-电容单元;618a-第一开关组件;618b-第二开关组件;610a-电感单元;610b-电感单元;616a-电阻单元;616b-电阻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式揭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其并未阐述所有实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它实施例。为节省空间或更有效地说明,可省略显而易见或不必要的细节。相反,可实施一些实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细节。当相同数字或标号出现在不同图式中时,其指相同或类似组件或步骤。当以下描述连同随附图式一起阅读时,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态样,该等随附图式的性质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5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连接头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 下一篇:铁艺收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