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53738.5 | 申请日: | 2016-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8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姚锐;侯文菲;彭韬;张俊岳;陈骏;任定君;余疆;李云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24/04 |
| 代理公司: | 11291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常 用户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可以准确地识别异常用户。该方法包括:根据待识别用户在系统忙时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一使用流量,以及在系统忙时在其它网络制式下的第二使用流量,识别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上述待识别用户支持目标网络制式;上述系统忙时包括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间段;从识别出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中,确定第一异常用户和第二异常用户;其中,上述第一异常用户的第一使用流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流量阈值、且在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三使用流量小于第二流量阈值,上述第二异常用户的第一使用流量大于第一流量阈值、且第三使用流量小于第二流量阈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已经形成了分别以第二代(2-Generation,2G)、第三代(3-Generation,3G)和第四代(4-Generation,4G)移动通信技术为标准的多种网络制式共存并同期运营的局面。伴随着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进一步研究,这种多网共存的局面将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由于新的网络制式在数据承载能力、业务效率等方面相较于旧的网络制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网络运营中,需要将用户流量从2G、3G等高负荷的旧的网络制式,分流到4G等新一代的目标网络制式下,从而提高运营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流量需求。
通过识别网络异常用户,可以为用户流量迁移提供数据参考。在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从网络和市场两个角度,将固定栅格或网络小区作为统计和采样分析的依据,进行宏观上的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忽略了与用户个体相关的数据,比如用户上网的时间习惯、习惯使用的网络制式等,导致识别异常用户的结果准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识别异常用户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异常用户识别方法,包括:
根据待识别用户在系统忙时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一使用流量,以及在系统忙时在其它网络制式下的第二使用流量,识别在上述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上述待识别用户支持上述目标网络制式;上述系统忙时包括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间段;
从识别出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中,确定第一异常用户和第二异常用户;
其中,上述第一异常用户的上述第一使用流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流量阈值、且在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三使用流量小于第二流量阈值,上述第二异常用户的上述第一使用流量大于上述第一流量阈值、且上述第三使用流量小于所述第二流量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异常用户识别装置,包括:
识别单元,用于根据待识别用户在系统忙时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一使用流量,以及在系统忙时在其它网络制式下的第二使用流量,识别在上述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上述待识别用户支持所述目标网络制式;上述系统忙时包括预设的至少一个时间段;
确定单元,用于从识别出的网络承载异常用户中,确定第一异常用户和第二异常用户;
其中,上述第一异常用户的上述第一使用流量小于或等于第一流量阈值、且在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内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第三使用流量小于第二流量阈值,上述第二异常用户的上述第一使用流量大于上述第一流量阈值、且上述第三使用流量小于上述第二流量阈值。
本申请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先根据支持目标网络制式的用户在系统忙时在不同网络制式下的使用流量,识别出网络承载异常用户,再根据上述异常用户在预设时间长度内在目标网络制式下的使用流量,确定异常用户的不同类型,本申请实施例由于是基于具体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的异常用户识别,相比以固定栅格或网络小区为单位进行宏观分析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识别异常用户的准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3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