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酸碱的润湿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352459.7 | 申请日: | 2016-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8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都宝;左鹏飞;杨振;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恩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65/331 | 分类号: | C08G65/331;B01F17/52 |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张建宏;王玲霞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酸 润湿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耐酸碱的润湿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润湿剂都是由亲水基团及亲油基团组成,当与润湿物体的表面接触时,亲油基团附着于物体的表面,亲水基团则向外伸向液体中,使液体在物体表面形成连续相,从而起到润湿的效果,润湿剂主要应用于建筑、涂料、油漆、染料、纺织、农药、皮革及其他高分子领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所润湿物体表面的酸碱性存在很大不同,使润湿剂的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酸碱的润湿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控,而且制备的湿剂具有润湿效果好,耐酸碱范围广,能耐强酸、强碱的极端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耐酸碱的润湿剂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0~15质量份顺丁烯二酸酐、0~15质量份十二醇聚氧乙烯醚、0~15质量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0~5质量份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在120~220℃,控制真空度在-0.095MPa~-0.1MPa之间,反应2~10h,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若酸值和羟值均达到标准值,则将反应液温度降至80~90℃,加入0~8质量份的亚硫酸氢钠,0~5质量份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若酸值和羟值有一项未达到标准值,则继续进行反应,待酸值和羟值均达到标准值后再将反应液温度降至80~90℃,加入0~8质量份的亚硫酸氢钠,0~5质量份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所述的标准值指酸值小于0.5mg,且羟值为100~150mgKOH/g。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原料易得,且制得的润湿剂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能,在pH值2~12范围内长期稳定,能有效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显著的改善体系对基材表面的润湿渗透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120g顺丁烯二酸酐、100g十二醇聚氧乙烯醚、20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0g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30℃,控制真空度在-0.098MPa之间,反应8h后,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测得的反应液酸值为0.46mg,羟值为120mgKOH/g,将反应液温度降80℃,加入30g的亚硫酸氢钠,20g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实施例2
将140g顺丁烯二酸酐、90g十二醇聚氧乙烯醚、60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30g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60℃,控制真空度在-0.099MPa之间,反应6h后,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测得的反应液酸值为0.38,羟值为116,将反应液温度降80℃,加入30g的亚硫酸氢钠,30g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实施例3
将120g顺丁烯二酸酐、80g十二醇聚氧乙烯醚、60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0g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200℃,控制真空度在-0.098MPa之间,反应6h后,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测得的反应液酸值为0.65,羟值为110,酸值和羟值均不达标,继续反应4h,再次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测得的反应液酸值为0.36,羟值为110,达到标准值,将反应液温度降80℃,加入20g的亚硫酸氢钠,20g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实施例4
将130g顺丁烯二酸酐、110g十二醇聚氧乙烯醚、30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15g对甲苯磺酸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180℃,控制真空度在-0.099MPa之间,反应5h后,检测反应液的酸值和羟值,测得的反应液酸值为0.38,羟值为130,将反应液温度降80℃,加入25g的亚硫酸氢钠,15g的醋酸钠,搅拌4h,即得耐酸碱的润湿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2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