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能耐受和氧化As(Ⅲ)的申氏杆菌AS-1菌株及其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51214.2 | 申请日: | 2016-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鲁小璐;张旖宁;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天钰 |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能 耐受 氧化 as 杆菌 菌株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既能耐受高浓度As(Ⅲ)又能氧化As(Ⅲ)的申氏杆菌AS‑1菌株,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1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191;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分离筛选的菌株可以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极大地降低了环境中砷的危害。本发明的AS‑1菌株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适应性,在净化砷污染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申氏杆菌菌株,该菌株可耐受和净化高砷污染,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长期暴露会导致一系列疾病,例如皮肤病,癌症等。无机态的砷是砷元素毒性最大是形式,一般情况下土壤、水体、食物中都含有微量砷。近期的研究发现,砷的毒性远远大于先前的认知,仅孟加拉国就有7700万人口暴露在含砷水中。尽管砷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目前发现毒性最大的是水体中的亚砷酸盐(H3AsO3)以及砷酸盐(H3AsO4)。而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大100倍。
目前,针对砷污染已经出现了一些治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化学方法,比如化学沉淀,此法效果明显,但存在二次污染;二是物理方法,比如物理吸附,此法费用高,不利于大范围应用;三是植物修复方法,将某些能利用砷的植物种植到污染位点,将砷富集到植物体内,再收集植物体并妥善处理,但此法不适应处理大面积污染环境。三是微生物氧化方法,随着很多研究者分离筛选出具有氧化能力的菌种,微生物氧化的使用应运而生,成为当前热点,但大部分菌株耐受浓度和氧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耐受和氧化As(Ⅲ)的申氏杆菌AS-1菌株,该菌株可耐受高浓度三价砷,并且能高效的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极大地降低了环境中砷的毒性并增强了砷的可吸附去除性,达到对环境净化的效果。
本发明人筛选到一株新型砷氧化菌,该菌株被命名为AS-1,属一种申氏杆菌(Shinella sp.),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为2016年4月11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6191;该菌株的16S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由于三价砷比五价砷的毒性强100倍,而且三价砷不带电荷、具有很强的移动性,不易被去除,对环境的危害更大;所以提供一种能够针对性氧化处理三价砷的微生物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本发明分离筛选的菌株可以将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极大地降低了环境中砷的危害。本发明的AS-1菌株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和适应性,在净化砷污染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Shinella sp.AS-1菌株在2mM/L砷浓度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图及氧化率曲线图;
图2为Shinella sp.AS-1菌株在5mM/L砷浓度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图及氧化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菌株的筛选、分离和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1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