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50738.X | 申请日: | 2016-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6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张勤;高伟东;朱靖;董元跃;龚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C11/16 | 分类号: | B66C1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机构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为港口装卸工件用,是船厂的重要生产设备,其主要机构为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现在的起升机构高速端通常由电机通过补偿轴和联轴器与减速器高速轴相连,并安装底座式制动器,低速端通过卷筒联轴器把减速器和卷筒连接起来。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起升机构高速端通常由电机通过补偿轴和联轴器与减速器高速轴相连,并安装底座式制动器 ,低速端通过卷筒联轴器把减速器和卷筒连接起来,这种结构都是通过底座与车架相连,结构比较笨重,经常形成超静定结构,受力分析不明确,卷筒联轴器经常损坏,影响正常工作,同时使维护保养成本上升,这种笨重的结构使起升小车自重明显比国外同等级别的小车重了很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采用空心轴结构的减速器与电机组成一体化驱动装置,结构紧凑,确保机械装置的精确校准,极大的避免了因结构变形而造成的部件错位,没有暴露的旋转件,从而增加了安全性,维护需求大大减少,空心轴减速器可以使卷筒设计成两点支撑的结构形式,在卷筒因承受负载而弯曲时铰接,卷筒的结构绕度不会导致驱动端与齿轮箱的连接错位,卷筒受力旋转时,卷筒/齿轮箱连接不会出现高频的应力反复,因此卷筒驱动端没有疲劳损坏点,大大延长了齿轮箱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和设有电磁安全制动器的变频电动机,其特点是减速器的高速端和低速端采用空心轴结构,变频电动机的驱动端由连接套筒固定设置在减速器的高速端一侧,变频电动机的驱动轴在连接套筒内插入高速端且与空心轴结构为键连接,组成集电机/减速/制动为一体的驱动装置,所述连接套筒两端为法兰结构与变频电动机和减速器固定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较好的改进了现有起升机构的驱动模式,将电机、减速器和制动器集成一体,结构紧凑,确保机械装置的精确校准,不但解决了因结构变形而造成的部件错位,而且方便起升机构的卷筒设计成两点支撑的结构形式,使减速器在卷筒因承受负载而弯曲时铰接,卷筒的结构绕度不会导致驱动端与齿轮箱的连接错位,卷筒受力旋转时,卷筒/齿轮箱连接中不会出现高频的应力反复,大大减少卷筒驱动端的疲劳损坏点,延长齿轮箱轴承的使用寿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起升机构中,减轻自重和减小外形体积,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本发明由减速器1和设有电磁安全制动器3的变频电动机2组成,所述减速器1的高速端5和低速端6采用空心轴结构,变频电动机2的驱动端由连接套筒7固定设置在减速器1的高速端5一侧,变频电动机2的驱动轴4在连接套筒7内插入减速器1的高速端5且与空心轴结构为键连接。所述连接套筒7两端为法兰结构与变频电动机2的驱动轴4和减速器1的高速端5以同心圆设置,并由螺栓将变频电动机2和减速器1连接成电机/减速/制动为一体的驱动装置。减速器1高速端5为空心轴,变频电动机2的输出轴4直接插入此空心轴,并用法兰连接减速器1和变频电动机2,使变频电动机2和减速器1的连接结构十分紧凑,传动效率大大提高,变频电动机2的驱动轴4设置在连接套筒7内没有暴露的旋转件,从而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参阅附图2,本发明可以使起升机构的卷筒9实现两点支撑的结构形式,将卷筒9支承在两点支撑的轴承座8上,卷筒9的动力输入端与低速端6的空心轴结构连接,大大改善了卷筒9的受力情况,使减速器1在卷筒9因承受负载而弯曲时铰接,卷筒9的结构绕度不会导致驱动端与齿轮箱的连接错位,卷筒9受力旋转时,卷筒/齿轮箱连接中不会出现高频的应力反复,大大减少了卷筒9驱动端的疲劳损坏点,而且卷筒9在制造和维修时拆装更方便。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0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