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50098.2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0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伍保华;胡伟辉;林胜;秦中正;高康;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00 | 分类号: | F03D8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张少辉;刘华联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力 发电 机组 叶片 缓冲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减震垫及塑性吸能框架,所述弹性减震垫安装于所述塑性吸能框架上,所述塑性吸能框架设置在风机轮毂或叶片上。本发明具有有效吸收叶片碰撞能量、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缓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世界各国重点开发的能源之一,其能提供清洁的能源。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常常采用变桨距机构来控制叶片的桨距,变桨距机构使得叶片的安装角度随着风速变化而变化,实现了发电机联网前的速度调节,减少了联网时的冲击电流,使得输出功率可以保持相对稳定,风机发电量提高。但是,变桨距机构的存在增加了风机的故障率,即一旦变桨距机构中的传动链出现故障,叶片就会出现自由摆动的状态,叶片自由摆动可能会碰撞到风机塔筒,造成叶片和风机的损坏,经济损失大,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吸收叶片碰撞能量、安全性高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缓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缓冲装置,包括弹性减震垫及塑性吸能框架,所述弹性减震垫安装于所述塑性吸能框架上,所述塑性吸能框架设置在风机轮毂或叶片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塑性吸能框架包括框架安装段,减震垫安装段及塑性变形段,所述框架安装段与减震垫安装段呈锐角布置,所述塑性变形段设于框架安装段与减震垫安装段之间形成封闭框架。
所述塑性变形段包括第一直线段及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与第二直线段呈夹角布置。
所述塑性变形段为内凹或外凸的弧形段。
所述框架安装段上设有用于连接风机轮毂或叶片的变桨轴承的安装孔。
所述塑性吸能框架为金属框架。
还包括在叶片摆动时与弹性减震垫抵接配合的冲击块,所述冲击块设于叶片的变桨轴承上,所述塑性吸能框架设于所述风机轮毂上。
所述弹性减震垫与塑性吸能框架通过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紧固件一端设于弹性减震垫上,另一端穿出所述塑性吸能框架与一螺母紧固连接。
所述紧固件通过一连接板与弹性减震垫硫化连接。
所述弹性减震垫呈圆锥状或圆柱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设置有弹性减震垫及塑性吸能框架,弹性减震垫在叶片耗能时与叶片或风机轮毂抵接配合,利用弹性减震垫的黏弹性能及塑性吸能框架的塑性变形吸收风机叶片碰撞的大部分能量,即在变桨机构传动链失效导致叶片自由摆动时,叶片缓冲装置与风机轮毂或自由摆动的叶片碰撞吸收碰撞能量,有效避免了叶片自由摆动而造成对风机组的损坏,安全性高。
本发明的塑性吸能框架进一步包括框架安装段,减震垫安装段及塑性变形段,其形成封闭框架,其结构与现有的缓冲部件结构均不同,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且在碰撞时,塑性变形段变形吸收能量,吸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在具体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500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