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工艺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8974.8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3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魏昕;栾金义;杨永强;杨丽;侯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22;B01D53/14;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2 | 代理人: | 符彦慈;董琪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结合 循环 有机 废气 处理 工艺 装置 | ||
1.一种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品储罐(1)、缓冲罐(2)、混气罐(3)、一级膜单元、活性炭吸附单元、压缩换热冷凝单元、真空泵系统(8)、冷凝分液罐(9)、油吸收单元(10)和二级膜单元;
油品储罐(1)的出口与缓冲罐(2)的入口一相连,缓冲罐(2)的出口与混气罐(3)的入口相连,混气罐(3)的出口与一级膜单元的入口相连,
一级膜单元的渗余侧与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入口相连,一级膜单元的渗透侧与真空泵系统(8)的入口相连,
活性炭吸附单元设有排放口(7),用于排放达标气;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回流气出口与缓冲罐(2)的入口二相连,活性炭吸附单元的解吸气出口与真空泵系统(8)的入口相连,
真空泵系统(8)的出口与冷凝分液罐(9)的入口相连,冷凝分液罐(9)的可凝气出口与压缩换热冷凝单元的入口相连,压缩换热冷凝单元的出口与二级膜单元的入口相连,
二级膜单元的渗余侧与混气罐(3)的入口相连,二级膜单元的渗透侧与真空泵系统(8)的入口相连,
冷凝分液罐(9)的不可凝气出口与油吸收单元(10)的入口相连,油吸收单元(10)的出口与冷凝分液罐(9)的入口相连;
所述压缩换热冷凝单元包括冷凝器(12)、压缩机(13)、换热器(14)、氟利昂储罐(23)和两个阀门;
所述一级膜单元由若干一级膜组件(5)以串联或并联形式组合而成;
所述二级膜单元由若干二级膜组件(11)以串联或并联形式组合而成;
所述一级膜单元和二级膜单元的膜组件形式是卷式、碟片式或中空纤维形式;
所述油品储罐(1)的入口设有氮封气体管路(16)和压力控制器(21);
所述混气罐(3)的出口与一级膜单元的入口之间设有低浓循环压缩机(4a)、流量计(17)和阀门;
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的达标气出口与排放口(7)之间设有开度阀(22);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回流气出口与缓冲罐(2)之间设有开度阀(22);
所述真空泵系统(8)与冷凝分液罐(9)之间设有高浓循环压缩机(4b);
所述冷凝分液罐(9)与压缩换热冷凝单元中的冷凝器(12)之间设有调节阀门(18);
所述二级膜单元的渗余侧与混气罐(3)的入口之间设有电动阀(20);
所述冷凝分液罐(9)的油相出口设有回收油储罐(19);
所述冷凝分液罐(9)与油吸收单元(10)之间设有开度阀;所述油吸收单元(10)设有吸收剂入口和饱和吸收剂出口;
所述一级膜单元和二级膜单元所采用的膜为有机硅膜、嵌段共聚物膜或无机膜;
所述油吸收单元(10)所使用的吸收剂是成品油,或者是对应特殊气体所选择的吸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由两个活性炭吸附罐(6)通过四通阀(15)并联组合而成;一个活性炭吸附罐(6)使用时,另一个活性炭吸附罐(6)则进行真空解吸、再生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固定设计或撬装式设计。
4.一种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油吸收结合双膜循环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待处理有机废气首先由油品储罐(1)经缓冲罐(2)、混气罐(3)进入一级膜单元进行膜分离;
2)一级膜单元的渗余侧气体进入活性炭吸附单元,经过活性炭吸附后的气体达标后通过排放口(7)排放,如未达标则按照一定比例通过回流线返回缓冲罐(2)的入口二继续处理,形成处理循环,直至达标排放;
3)一级膜单元的渗透侧浓气与活性炭吸附单元的解吸气通过真空泵系统(8)进入高浓循环压缩机(4b)增压,然后进入冷凝分液罐(9),分离后的可凝气进入压缩换热冷凝单元进行压缩冷凝,然后进入到二级膜单元进行二级膜分离;
4)二级膜单元的渗余侧气体进入混气罐(3),再由混气罐(3)进入一级膜单元和活性炭吸附单元进行循环处理;
5)二级膜单元的渗透侧浓气与一级膜单元的渗透侧浓气并流通过真空泵系统(8)进入高浓循环压缩机(4b)增压后,进入冷凝分液罐(9);
6)冷凝分液罐(9)中的不可凝气进入油吸收单元(10),根据废气的组成,采用吸收剂定期对油吸收单元(10)中的不可凝气进行吸收,吸收后剩余的气体继续进入冷凝分液罐(9);
所述一级膜单元和二级膜单元的渗余侧压力范围均为0.1~1Mpa,温度低于50℃;渗透侧压力为绝压0Mpa~0.02Mpa;
所述压缩换热冷凝单元的压力范围为0.2Mpa~1.0Mpa,冷凝器的温度范围为-10℃~10℃;
所述活性炭吸附单元的吸附压力范围为0.1-1Mpa,真空解吸压力范围为绝压0Mpa~0.02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897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级膜循环回收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重空气净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