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7713.4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2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邱葭菲;王瑞权;邢博;冯君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B22D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吴斌林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金属 搅拌 混合 方法 | ||
一种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固体合金棒:将合金锭熔化并将其过热度控制在70‑100℃范围内,然后对熔体进行精炼、扒渣,之后静置并将熔体过热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将熔体浇入金属模具冷却凝固获得具有一定长度的圆柱状或方形合金棒;二、控制金属熔体的温度:熔炼时将熔体的过热度控制在70‑10℃范围内,然后对熔体进行精炼、扒渣,之后静置并将熔体过热度控制在10‑50℃范围内;三、制备半固态浆料:将上述步骤一中获得的合金棒固定在搅拌混合装置的旋转卡盘上,启动丝杆电机和卡盘旋转电机,丝杆电机带动旋转卡盘下降并将旋转中的合金棒浸入熔体;四、半固态成形或半固态坯料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半固态成形技术是1970’s出现的一种新型成形技术,它采用含有50%左右,细小、球状固相的固液混合金属浆料进行压力成形。较全液态金属,半固态金属凝固收缩小,且由于消除了枝晶组织,可大幅减少甚至消除缩松;另外,半固态金属可通过其高表观粘度降低自身雷诺系数以实现平稳充型,能显著减少零件中的微气孔。因此,半固态铸件理论上会具有相对更高的力学性能。而且,半固态铸件由于减少了气孔,可以通过热处理进行二次强化。
半固态浆料制备的传统方法是通过对凝固中的金属施加机械搅拌或电磁搅拌以打碎树枝晶,获得非枝晶状的凝固晶粒,以期减少缺陷,提高零件性能。然而,为了打碎悬浮于金属液相中的树枝晶,必然需要较大的搅拌速度和较长搅拌时间,所需的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此外,搅拌不可避免会将杂质或气体卷入金属熔体,带来夹杂缺陷。因此,搅拌类的半固态成形技术始终未能真正实现工业化应用。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简化制浆装置,国内外先后提出了一些基于控制晶粒形核和抑制其生长的简易制浆技术。现有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管道浇注或者通过倾斜斜坡浇注的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熔体保护困难、金属浇注过程中容易凝固结壳等问题。而且,制备大体积半固态浆料是半固态技术工业化应用面临的现实问题。上述的管道类和协办类制浆方法并不利于熔体的均匀冷却,因此大尺寸浆料的组织稳定性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方法和装置,传统半固态浆料制备技术中依靠搅拌打碎已产生树枝晶而细化晶粒,合金性能改善不大,本装置制备的半固态浆料通过多根合金棒对熔体产生的激冷作用形成大量结晶核心以细化晶粒,均匀化组织,克服铸轧过程中出现的粗大树枝晶,合金组织到改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的前部分上安装有带加热功能的坩埚,固定底座的后端固定有竖向安装的导轨,导轨上安装有滑动座,导轨的顶部安装带动滑动座上下滑动的丝杆和丝杆电机,滑动座上固定有横梁,横梁上开有条形槽,条形槽内安装有位于坩埚正上方的卡盘旋转电机,卡盘旋转电机的输出轴朝下并固定有旋转卡盘,旋转卡盘的底面安装有一组间隔设置的合金棒。
加热功能包括交流电源、电阻丝及耐火材料。电阻丝嵌入耐火材料并包覆在坩埚周围,电阻丝通过导线与交流电源相连。升降机构包括导轨、滑动座、丝杆及丝杆电机,横梁通过两排导轨垂直连接在滑动座上,通过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横梁可沿导轨在立柱上上下运动,运动速度通过电机调节。旋转卡盘具有卡紧、快换固体合金结构的圆盘,旋转卡盘与电机通过联轴器相连。坩埚的内部有一热电偶,热电偶可伸入合金液中实时监测并通过记录装置记录温度参数。
进一步完善,旋转卡盘上开有一圈间隔设置的通孔,通孔内安装有一对倾斜安装的卡板,卡板的下端转动连接在通孔内,卡板的上端与通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圆盘下表面装有具有V形卡槽、通过弹性装置实现固体合金棒加紧且能快换的卡紧装置。
这种固液态金属搅拌混合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固体合金棒:将合金锭熔化并将其过热度控制在70-100℃范围内,然后对熔体进行精炼、扒渣,之后静置并将熔体过热度控制在60-80℃范围内,将熔体浇入金属模具冷却凝固获得具有一定长度的圆柱状或方形合金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7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振动与二次结晶复合的压铸方法
- 下一篇:带侧芯气缸盖模具的抽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