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7698.3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1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焘;张瑞;孙超;张英杰;杨新;杨旭红;李子会;任琳;梁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升降 系统 齿轮箱 建造 方法 | ||
1.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齿轮箱分段为两个组立进行建造,两个组立分别为齿轮箱主体组立和齿轮箱侧盖组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齿轮箱主体组立和齿轮箱侧盖组立分别进行建造:
所述齿轮箱主体组立包括中间立板、圆筒轴承、盖板、第一圆弧板、设置在第一圆弧板上的水平肘板、侧立板、第一立向隔板、第一水平隔板以及第一端板,建造时,以中间立板为基,依次装焊圆筒轴承、水平肘板、第一圆弧板、盖板、侧立板、第一水平隔板、第一立向隔板,最后装焊第一端板形成完整组立;
所述齿轮箱侧盖组立包括底立板、加厚轴承及第二圆弧板,第二水平隔板及第二端板,建造时,以底立板的内表面为基,依次装焊加厚轴承、第二圆弧板,焊接完成后,将底立板翻身,以底立板的外表面为基装焊第二水平隔板及第二端板形成完整组立;
步骤2,对建造完成后的齿轮箱主体组立和齿轮箱侧盖组立进行合并:
以齿轮箱侧盖组立为基,装焊齿轮箱主体组立,再依次装焊第二立向隔板,焊接形成完整的齿轮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中间立板上均布有N个下圆筒轴承定位孔,建造齿轮箱主体组立时,首先将中间立板上胎定位,中间立板上胎定位后,其下圆筒轴承定位孔的中心线偏差不超过1mm;之后,装配N个圆筒轴承及N+1个水平肘板,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一个圆筒轴承对应安装在一个上述的下圆筒轴承定位孔处,N+1个水平肘板与N个圆筒轴承按照水平肘板、圆筒轴承、水平肘板、圆筒轴承的顺序间隔设置,装配完成后,各圆筒轴承的轴心线与下圆筒轴承定位孔的中心线的对位偏差不得大于1mm;再之后,装配第一圆弧板,第一圆弧板与水平肘板固连;完成上述各构件的焊接后,矫正变形消除应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盖板与中间立板相互平行,且盖板设置在圆筒轴承的上方,盖板上开设有与上述圆筒轴承一一对应的上圆筒轴承定位孔,为确保盖板定位装配的精度和焊接精度,在装配盖板前,首先在各圆筒轴承上分别临时装配第三立向隔板,其中,在位于最外侧的一个圆筒轴承上临时装配第三水平隔板,各第三立向隔板和与其相连的圆筒轴承之间仅点焊不全焊,第三水平隔板和与其相连的圆筒轴承之间仅点焊不全焊,之后在圆筒轴承的上方焊接盖板并矫正变形后,将上述第三水平隔板和第三立向隔板拆除;所述盖板与中间立板间的平行度偏差、以及盖板与中间立板间的高度偏差均不得大于1mm;所述盖板靠近第一圆弧板的一侧开设有N-1个第一限位孔,N为大于1的整数,每个第一限位孔配备一个第一限位块,上述盖板焊接完成后,将第一限位块定位装配并完成焊接,第一限位块装焊时根据标识在第一限位孔处的中心十字线进行焊接定位,其定位偏差不得大于1mm;然后在每个第一限位块的两侧焊接第一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侧立板有多块,多块侧立板沿第一圆弧板的长度方向布置,各侧立板上均开设有单边全焊透坡口且其背面贴永久钢衬垫焊接,所述单边全焊透坡口的角度为40°,其中,位于两边上的侧立板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各限位槽处均装配有一个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装焊时根据标示在限位槽处的中心十字线进行焊接定位,其定位偏差不得大于1mm;然后在每个第二限位块的两侧装焊第二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箱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第一水平隔板有N+1块,N为大于1的整数,装配时,从靠第一圆弧板侧开始,由内向外依次装焊各第一水平隔板,装焊前,需对各第一水平隔板开设单边全焊透坡口,并在其背面贴永久钢衬垫焊接,所述单边全焊透坡口的角度为40°;然后在各第一水平隔板与圆筒轴承之间装焊所述第一立向隔板,各第一立向隔板的一端与和其位置相对的第一水平隔板焊接、另一端与和其位置相对的圆筒轴承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76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