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4278.X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1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常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弯矩 钢绞线 电动 束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T梁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
背景技术
承重结构由配筋混凝土的上翼缘和梁肋结合而成的梁式桥称为T形梁桥,因主梁的截面形状如英文字母T而得名。T梁截面受压区利用耐压的混凝土做成翼缘板并兼作桥面;受拉区用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承受拉力。预应力混凝土T梁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
为了提高T梁构件的刚度,增加构建的耐久性,需要对T梁进行负弯矩施工(参见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梁的负弯矩位于T梁的梁端位置,为了消除负弯矩对T梁的不良影响,需要在连续段相邻两片T梁的相邻梁端之间设置负弯矩预应力。预制T梁负弯矩预应力采用后张法施工,后张法施工是指先制作T梁构件(浇筑混凝土),并在T梁体内按照预应力筋(即负弯矩钢绞线)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预制T梁预埋管道),待T梁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相邻的两片T梁预留的孔道(预制T梁预埋管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负弯矩钢绞线)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负弯矩钢绞线)锚固在T梁的端部,依靠T梁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负弯矩钢绞线)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预留的孔道(预制T梁预埋管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负弯矩钢绞线)与混凝土T梁形成整体。由于后张法施工时张拉槽口(即预制T梁预埋管道的入口)一般位于T梁的翼缘板下方,因此,在负弯矩施工中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的穿束经常成为困扰施工人员的一大难题。现有技术中,预制T梁负弯矩预应力施工通常采用提前预埋管道之后穿束张拉的施工工艺,穿束过程没有先进的设备,只能靠人工逐根穿束,T梁负弯矩钢绞线穿束常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1)施工空间狭小,操作不易:常规方法为在T梁翼缘板下方安装挂篮,工人以挂篮为施工平台从张拉一端(一片预制T梁的梁端)将钢绞线穿向另一端(与前述一片预制T梁的梁端相邻的另一片预制T梁的梁端)。施工空间狭小,操作不易,施工进度慢。
(2)安全隐患大:桥下挂篮施工属于高空作业,且挂篮不易固定,稳定性差,工人在挂篮内施工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3)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由于常规方法完全采用人工穿束,属于高空作业,施工场地狭小,操作不易,一系列阻力导致负弯矩钢绞线穿束占用人工多、时间长、成本高,且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又无法加快施工进度。
由此,本发明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不易、安全隐患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该电动穿束装置不仅简单易操作,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还便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所述预制T梁负弯矩钢绞线电动穿束装置包括设置于连续段相邻两片预制T梁的相邻端头之间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能将负弯矩钢绞线穿入预制T梁预埋管道中的夹线及穿设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横向平移导轨,两个所述横向平移导轨分别通过两端设置的固定钳平行地固定于两片所述预制T梁相邻端头的翼缘板上,两个所述横向平移导轨之间设置有能沿所述横向平移导轨滑动的纵向承重支架,所述纵向承重支架上设置所述夹线及穿设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纵向承重支架的两端分别向上设置有移动把手。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夹线及穿设系统包括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至少由一顶板和两个侧板固定构成;所述安装框架的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纵向承重支架上,所述安装框架的第一侧板的外侧固定有为所述夹线及穿设系统提供穿束动力的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设通过所述第一侧板进入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所述安装框架的内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的主驱动齿轮,所述齿轮组还包括与所述主驱动齿轮啮合的下排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还包括能上下移动且能与所述下排齿轮组啮合的上排齿轮组,所述安装框架上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的第二侧板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能与所述下排齿轮组同步转动的下排滚轮组,位于所述下排滚轮组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与所述上排齿轮组同步运动的上排滚轮组,所述上排滚轮组与所述下排滚轮组之间形成所述负弯矩钢绞线的穿束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42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吹风机
- 下一篇:可自更换式隔震橡胶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