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轨电车用分段绝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3898.1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2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生;闫军芳;李军杰;张厂育;李海峰;许大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8 | 分类号: | B60M1/18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61106 | 代理人: | 李凤岐 |
地址: | 721006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电车 分段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轨电车供电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绝缘器。
背景技术
分段绝缘器是城市有轨电车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接触网的电气分段,方便线路的电气联络和维护检修。目前,我国有轨电车分段绝缘器仍然依赖国外进口,采购成本高、周期长,对有轨电车的运营和维护产生了不利影响。加之国外气候环境与使用条件与国内不同,故进口的分段绝缘器不适用于国内运量大、密度高的使用要求;另外,国外分段绝缘器的安装工序繁琐,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较高,不便于后期的维修和保养。因此,摆脱国外技术制约,实现该产品的国产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有轨电车分段绝缘器,通过改进绝缘元件的连接固定方式,提高分段绝缘器的承载力和安全系数,优化结构以降低重量,并且在产品出厂前将滑道安装调试到位,简化现场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有轨电车分段绝缘器,所述分段绝缘器由一对安装座、上绝缘子、下绝缘子、一对连接线夹、一对长滑道、一对短滑道、一对接触线吊弦线夹构成;所述上绝缘子、下绝缘子水平连接固定在两个安装座之间;所述一对连接线夹水平连接在安装座的后方并安装固定在接触线的端部;所述一对长滑道、一对短滑道交错设置在两个安装座的两侧,且长滑道、短滑道的中部分别固定在两个安装座的两侧,尾部通过接触线吊弦线夹连接固定在接触线上;所述长滑道、短滑道的底部与接触线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安装座的内端上、下均具有圆柱形套筒,所述上绝缘子、下绝缘子两端分别插装固定在其中;所述安装座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圆柱体,所述长滑道、短滑道的中部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圆柱体上;所述安装座外端下部具有一对挂环,且挂环的内侧具有一对弹性防脱柱,所述连接线夹通过其内端的圆柱销安装在一对挂环中将连接线夹与安装座连接,并通过一对弹性防脱柱将圆柱销限制在挂环中;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外端设有垂直调节螺栓,垂直调节螺栓下压连接线夹上端,调整连接线夹的水平度。
所述安装座内端下方的圆柱形套筒上具有竖直铆接孔,下绝缘子两端分别通过铆钉铆接在下方的圆柱形套筒上。
所述长滑道、短滑道横向之间具有≥40mm的空气间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采用上下两根绝缘子与安装座连接固定,下方绝缘子承受拉力,与安装座采用粘接加铆接的连接方式,上方绝缘子起支撑固定作用并承受压力,与安装座粘接固定,该连接方式在满足机械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减小分段绝缘器的重量。
2、本发明主体部件出厂前可安装调试到位,现场安装时无需二次调整,简化了安装步骤,降低了安装难度。
3、本发明安装座采用铝合金铸造工艺制成,结构合理,重量轻、强度高,且通过挂环、圆柱销与连接线夹连接,并在挂环两侧分别设有防止连接线夹脱落装置和连接线夹水平调节装置,安全可靠,安装、调试和维修更方便。
4、本发明连接线夹无需安装配线,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了安装难度。
5、本发明滑道本体采用铜合金挤压型材折弯成型,在不降低导电性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机械性能,增强了耐磨损性能和使用寿命;滑道本体的截面采用左右对称结构,具有更高的抗弯曲性能和稳定性;滑道上设有工艺孔,可以适量降低重量,使产品更加轻便。
6、消弧角采用铜材质,具有更好的消弧和耐烧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座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连接线夹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3、4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适用于有轨电车悬挂接触网的电气分段。
一种有轨电车分段绝缘器,由一对安装座1、上绝缘子2、下绝缘子3、一对连接线夹4、一对长滑道5、一对短滑道6、一对接触线吊弦线夹7构成;所述上绝缘子2、下绝缘子3水平连接固定在一对安装座1之间;所述一对连接线夹4分别水平连接在一对安装座1的后方并安装固定在接触线8的端部;所述一对长滑道5、一对短滑道6交错设置在安装座1的两侧,且长滑道5、短滑道6的中部分别固定在安装座1的两侧,尾部通过接触线吊弦线夹7连接固定在接触线8上;所述长滑道5、短滑道6的底部与接触线8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长滑道5、短滑道6横向之间具有40mm的空气间隙,两长滑道5端头之间具有一定尺寸的重叠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鸡保德利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38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