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染料废水处理用纤维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3241.5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0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徐乃库;鲁玉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11/28 | 分类号: | D06M11/28;D06M11/56;D06M11/65;D06M11/155;D06M11/17;C08F220/06;C08F222/06;C08F220/28;D01F6/36;D04H1/728;D04H1/4282;B01J35/06;B01J3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料 废水处理 纤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膜的制造技术,具体为一种可催化氧化剂快速高效氧化分解多种染料纤维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利用了沉淀聚合、静电纺丝、离子交联以及络合铁离子等技术,所得纤维膜可用于染料废水处理。
背景技术
随染料生产和印染行业的发展,染料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多,据调查,中国每年约有1.6亿立方米的染料废水排放进入水环境中。染料废水具有色度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组分复杂、水质变化和生物毒性大以及难生化降解等特性,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等方向发展,使染料废水的处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任南琪,周显娇,郭婉茜,杨珊珊,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化工学报,2013,64(1):85-64)。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多以苯、萘、蒽、醌等芳香基团为母体而存在,颜色很深,色度高达50-500万,具有极强的污染性,由于有些原料和副产品含有卤化物、硝基物、氨基物、苯胺酚等有机物,染料废水同时还有很高的毒性。基于以上几点,染料废水已成为国内外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我国也已将染料废水的治理列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目前,工业上普遍采用物理化学(如吸附、絮凝)和生物等方法处理染料等有机污染物(孙赛楠,于飞,刘凡,韩生,马杰,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研究,现代化工,2015,35(11):32-36;邱并生,脱水污泥中脱色偶氮染料功能菌,微生物学通报,2016,43(2):465-466)。物理化学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但此类方法通常仅是将染料等有机物从液相转移到固相(如活性碳吸附),并没有完全消除有机污染物,而且会带来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再生废水,因此,在去除效果和二次污染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马留可,詹福如,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化学工程,2016,44(1):28-32;阮超,周文婷,林怡汝,胡善爽,泥质活性炭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6,9(1):31-33)。生物法具有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存在处理周期长、设备占用面积大,染料等有机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作用会引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厌氧的条件下还可能生成致癌的芳香胺类化合物(Huma Hayat,Qaisar Mahmood,Arshid Pervez,Comparative decolorization of dyes in textile wastewater using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reatment,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15,154,149-153),因此,生物法应用受到了限制。催化分解法能够弥补上述物理化学、生物法所存在的缺陷,是目前处理染料废水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可催化分解染料的材料在治理染料废水污染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3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