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感线圈十轴自动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1459.7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8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肖大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98 | 分类号: | H01F41/098;H01F41/096;H01F41/0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感线圈 自动 绕线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感线圈十轴自动绕线机,包括:机座,在机座部形成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从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缠脚及剪断机构以及自动下料机构,上述机构通过设有的机械手移动机构协同运作,本发明能够完美解决现有技术的绕线机不能对电磁线圈完美绕线的困难,对于绕线动作能够实现全自动化作业,且配置CCD视觉检测次品以及自动排除次品,更具备智能化应用,本发明能够起到很好的市场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绕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感线圈十轴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SMT转发机线圈,该线圈的尺寸极其紧凑,且在特殊的方形线圈中用目前的绕线机不能完美绕线,会出现错线或者绕线不均的情况,因此对于电感线圈的自动绕线需要进行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线圈十轴自动绕线机,包括:机座,在机座部形成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从而右依次设置自动上料机构、绕线机构、缠脚及剪断机构以及自动下料机构,上述机构通过设有的机械手移动机构协同运作;
所述自动上料机构和自动下料机构之间设置有输送皮带连接,自动上料机构和自动下料机构均设置有叠放式放料器,分别通过叠放式放料器进行上料及下料动作,所述自动上料机构还设有上料移动机构,所述上料移动机构的正前方设置有上料过度机构,所述自动下料机构还设有自动排版机械手以及CCD视觉检测组件;
机械手移动机构,包括:三组结构一致的机械手,三组机械手通过线轨以及丝杆实现通过左右移动,所述机械手上设置有与所述上料过度机构配合的十组真空吸嘴;
绕线机构,包括:绕线主座,所述绕线主座上设置有走线引导组件以及设置于走线引导组件下方的第一绕线组件,所述第一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十组同步转动的第一绕线夹头,在所述第一绕线组件上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一剪线组件;
缠脚及剪断机构,包括:缠脚及剪断主座,所述缠脚及剪断座上设置有缠脚夹住组件以及设置于缠脚夹住组件下方的第二绕线组件,所述第二绕线组件上设置有十组同步转动的第二绕线夹头,在所述缠脚夹住组件上端设有可升降的第二剪线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走线引导组件包括通过电机以及丝杆实现X轴和Y轴移动的引导主座,该引导主座设于所述绕线主座上,所述引导主座的前端设置有导线器,所述导线器的下方设置有相向设置的左导线夹头和右导线夹头,所述左导线夹头通过设有的左导线夹头气缸实现前后移动,所述右导线夹头连接有开夹器,所述开夹器包括开夹手柄,所述开夹手柄的中部通过连接轴枢接于引导主座上,所述开夹手柄的末端与所述右导线夹头连接,在所述引导主座的下方设置有与左导线夹头和右导线夹头数理匹配的引导针,所述引导针设于左导线夹头和右导线夹头之间的正下方;第一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上的第一绕线电机,所述第一绕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十组第一绕线夹头,所述第一绕线夹头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穿线孔以及向外延伸的第一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夹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一装纳腔。
进一步的,所述缠脚夹住组件包括通过电机以及丝杆实现X轴、Y轴和Z轴移动的缠脚夹住主座,该缠脚夹住主座设于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上,所述缠脚及剪断主座的前端设置有由设有的夹住气缸带动的夹住夹头,所述第二剪线组件设置于夹住夹头的后方,所述第二剪线组件设有剪线上下气缸带动升降;第二绕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绕线主座上的第二绕线电机,所述第二绕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分别连接有十组第二绕线夹头,所述第二绕线夹头上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穿线孔以及向外延伸的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二绕线夹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装纳电感线圈的第二装纳腔,所述第二剪线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余线回收桶。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手移动机构包括机械手主座,所述机械手主座设于设有的滑轨上,所述机械手主座均通过设有的丝杆连接有机械手左右移动电机,十组等距分别的真空吸嘴设于机械手主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1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IS均压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非晶铁合金铁芯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