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夹感知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0224.6 | 申请日: | 2016-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8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超;张文增;徐向荣;冷护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5/02 | 分类号: | B25J15/02;B25J13/08;B25J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感知 自适应 机器人 手指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夹感知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设计。
背景技术
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较多的操作功能,其大部分功能需要机器人手的操作来实现,因此手部结构的设计是机器人设计的关键技术。目前机器人手指分为灵巧手和欠驱动手两类,它们各自有自身的优点,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
现有灵巧手指的缺点是对所抓物体的形状、大小没有自动适应性,需要经过大量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复杂计算,还需要针对当前问题进行复杂编程达到多关节协调运动控制,难以满足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可靠的鲁棒抓取,这种依赖于大量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应用、复杂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以及复杂控制理论的技术,成本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不足,长期以来难以广泛实用化。
现有灵巧手的优点是抓取过程稳定,抓取力可控,传动链短,灵活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
现有欠驱动手指的缺点是传动链长,在传动过程中会产生空程、间隙和丢步等问题,使手指抓取性能降低,当手指根部的第一指段施加于物体上的抓取力较小时,欠驱动手指不能工作,当第一指段抓取力较大时,欠驱动手指虽然能够实现自适应抓取动作,但是会导致第二指段抓取力与第一指段抓取力相比非常小,且两者呈某种比例,为了提高第二指段抓取力,不得不增加第一指段抓取力,但是过大的第一指段抓取力会挤坏物体,因此,对许多物体的抓取来说,欠驱动手指抓取方式很不理想,如利用齿轮传动实现的欠驱动手指(CN1289269C)、利用连杆传动实现的欠驱动手指(US5762390)。
现有欠驱动手指的优点是驱动器少,结构简单,不需要进行大量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复杂计算,不需要进行复杂编程,具有自动适应物体形状、大小的特点,降低了控制难度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平夹感知自适应机器人手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综合利用了灵巧手和欠驱动手的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平行夹持及自适应抓取的功能,根据目标物体形状和位置的不同,既能平动第二指段捏持物体,也能依次转动第二指段和第一指段自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该装置抓取范围大,抓取过程稳定,抓取力可控,传动链短,对不同物体抓取时无需重新编程,使用简单方便;该装置可实现高灵巧性、高自适应性、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低控制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02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