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34963.4 | 申请日: | 2016-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8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石宇;张学衡;刘英瑞;张成新;高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91/22 | 分类号: | C07D491/22;C07D495/22;C07D471/22;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澎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主体 有机 电致发光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磷光材料可以充分利用了电致发光器件中电子空穴复合产生的占75%比例的三线态激子,单线态激子发生系间窜越向更低能级的三线态转移能使
磷光器件的激子利用率甚至可以达到100%。磷光材料通常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中,有效的主体材料应具有理想的带隙以便使能量有效转移到客体,良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质以便在发射层中实现载流子的平衡重组,与邻近层的能级匹配以实现有效的电荷注入,和足够的热和形态学稳定性以延长器件寿命,因此主体材料的开发对于高效率的电致磷光发光极其重要。
传统的主体材料通常只具有单一载流子传输性质,这种不平衡的载流子传输性质已经显示出对OLED的开启电压和寿命的不利性。开发新的主体材料要求必须具有好的双极载流子(空穴和电子)注入和传输性质,以避免载流子在发光层和电荷传输层之间累计,引起界面处激基复合物发光,导致器件的外量子效率、功率效率、电流效率等主要参数偏低,启亮电压偏高,光谱不稳定等现象。因此,近年来可平衡载流子传输的双极主体材料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应用,所述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含咔唑并氧/硫/9,9-二甲基杂蒽的4,5-二氮杂螺芴结构,具有较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良好的成膜性、合适的三线态能级、可以作为主体材料,尤其是作为蓝光、绿光主体材料。
一种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含咔唑并氧/硫/9,9-二甲基杂蒽的4,5-二氮杂螺芴结构,具有式(1)所示结构,
其中,X选自O、S和CMe2中的任意一种;
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且R1和R2独立的选自含有取代基或者未取代的C1-C10的脂肪族直链或者支链烷基、C6-C30的含有取代基或者未取代的芳基、C3-C30的含有取代基或者未取代的含杂原子芳基;
R3-R10独立的选自氢原子、C1-C10的脂肪族直链或者支链烷基、C6-C30的含有取代基或者未取代的芳基、或者R3-R10相邻两个基团连接成环,形成一个或者多个闭环结构,例如苯并咔唑结构。
本发明的描述中,“Me”为甲基(-CH3)的简写;CMe2指的是-C-(CH3)2。
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本发明所述的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具有良好的传输空穴和电子的双极特性。
2.本发明所述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具有较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化合物的稳定性高等优点。
3.本发明所述双极性主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单线态和三线态能级,进一步可作为绿光主体材料使用。应用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主体材料,制备的器件能够有效的提升外量子效率、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
进一步,所述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所述R1和R2优先独立的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所述R1和R2相同或者不同,所述R1和R2优先独立的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任一种: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的发现,R1和R2独立的选自上述基团,有利于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载流子传输效率。
进一步,所述化合物结构式选自C1-C45中的结构式中的任意一种:
化合物C01-C45,是符合本发明精神和原则的代表结构或优选结构,应当理解,列出上述化合物结构,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上述的化合物C01-C45,通过实验验证,具有很好地热力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成模性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49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