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果蔬近冰点冷藏的专用冷藏柜及该冷藏柜的控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30831.4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姜微波;范新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17/06;F25D21/14;F25D23/06;F25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果蔬近 冰点 冷藏 专用 冷藏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与果蔬保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果蔬近冰点冷藏的专用冷藏柜及该冷藏柜的控温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商业化果蔬贮藏方法多为普通冷藏、气调冷藏以及以冷藏为基础的复合保鲜方法。这些贮藏方法基本实现了苹果、梨等仁果类水果的周年贮藏,但无法满足桃、杏等核果类水果以及其它果品的长期贮藏要求。这是果蔬保鲜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果蔬近冰点冷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备受学者关注。研究表明,一些耐寒性较高的果品在临近果实生物冰点贮藏时,可以极大程度地抑制果品自身的呼吸消耗和采后衰老进程,有效延长贮藏期。近冰点贮藏就是将果品置于0℃以下、生物结冰点以上进行贮藏的一种技术,其实质就是在保证果品不发生冻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贮藏温度。
已有文献报道了近冰点冷藏技术在葡萄(李志文,张平,刘翔,等.1-MCP结合冰温贮藏对葡萄采后品质及相关生理代谢的调控[J].食品科学,2011(20):300-306.)、苹果(赵猛,冯志宏,李建华,等.红富士苹果冰温贮藏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0,10(5):26-28.)、西兰花(林本芳,鲁晓翔,李江阔,等.冰温贮藏对西兰花保鲜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312-316.)等果蔬产品上的研究,研究发现,近冰点冷藏技术有效延长了相关果蔬的贮藏期,并且贮藏效果优异。
但是,由于近冰点技术的贮藏温度接近果实的生物结冰点,若贮藏室温度波动太大,稍有不慎就会超越果品的生物结冰点,导致果品冻害的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近冰点冷藏技术对贮藏装备的控温精度要求极高,需要温度波动控制在±0.3℃以内甚至更小;同时,贮藏室内需要保持空气持续流动,以保证各部位温度的均匀性;当贮藏温度接近或超过设定阈值时,也需要存在相应的预警机制,并自动停止降温防止冻害发生。然而,如今商业冷库的贮藏温差一般在±1℃以内,远达不到果蔬近冰点贮藏的要求。果蔬贮藏用冷库一般采用冷风机间歇制冷方式,且不具备预警机制。冷藏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限制了近冰点冷藏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尚无专利文献提及果蔬近冰点冷藏设备,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318183U)公开了一种冰温冷藏柜,可以减小设备的运行能耗,增加冷藏柜中温度场的均匀性,能适当减少温度波动。但是,该专利并非是针对果蔬近冰点冷藏设计的,也未提及设计所能达到的控温精度,且不具备有效的超温预警机制。所以我们需要设计建造一种温控精度高、贮藏室内温度均一、具备超温预警机制、可靠性高的果蔬近冰点冷藏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精度高、贮藏室温度均一、具备超温预警机制、可靠性高的用于果蔬近冰点冷藏的专用冷藏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果蔬近冰点冷藏的专用冷藏柜,包括柜门3、柜体16和制冷设备,其中,柜体16为具有一开口端的密闭矩形容器,其具有背部、侧部、底部和顶部,所述开口端设有柜门3,其中,
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保温层1、制冷板2、第一隔热层5和第二隔热层6;
保温层1覆盖于柜体16内侧,制冷板2位于保温层1内侧,覆盖于保温层1的背部、侧部和顶部,制冷板2与外部制冷装置连接;
第一隔热层5包括第一背板51、顶板52、底板53和一对第一侧板54,形成矩形腔体,第一隔热层5位于制冷板2内侧;
第二隔热层6包括第二背板61和一对第二侧板62,第二隔热层6位于第一隔热层5内部,第二背板61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一隔热层5的顶板52和底板53固接,一对第二侧板62的上端和下端与第一隔热层5的顶板52和底板53固接,第二隔热层6形成的腔体即为果蔬近冰点冷藏的贮藏室8;
第二隔热层6与第一隔热层5之间形成第一通道21,第一隔热层5与制冷板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2;
第一隔热层5和第二隔热层6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杆17;
沿第二背板61和两个第二侧板62的上部设有上出风口20,沿第一背板51和第一侧板54下方设有下出风口19,上出风口20处布置有多个第一流风机41;
顶板52的中央位置设有进风口7,进风口7处布置有多个第二流风机42;
进风口7与上出风口20之间设有挡板18,挡板18的上端与顶板52固接,挡板18的下端低于上出风口20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0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冰箱的风道盖板、风道组件及冰箱
- 下一篇:一种集成流体动力输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