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植生产条件下的农田铬污染的修复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330279.9 | 申请日: | 2016-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0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 发明(设计)人: | 井永苹;李彦;刘兆辉;薄录吉;耿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张宏松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植 生产 条件下 农田 污染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生产条件下的农田铬污染的修复方法,属于土壤污染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的大量含重金属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物质。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农田土壤中,导致土壤中重金属不断累积,甚至含量超标,在这些土壤上生产出的农产品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铬是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明确限量的7个重金属污染元素之一。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流入环境中的铬越来越多,土壤铬污染问题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土壤中铬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如:酸洗和电镀废水、生产耐火材料产生的废渣、鞣制皮革的废水、铬酸盐和三氧化铬工业的“废气、废水、废渣”排放,燃煤、污泥施用、污水灌溉等也是铬污染的来源。总体来看,铬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1%。
铬含量过高会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当土壤溶液中铬浓度大于10×10-6mg/kg,小于25×10-6mg/kg时,植物生长开始受到影响,大于25×10-6mg/kg时,植物绿色消失,小麦、水稻无分蘖,叶鞘颜色变灰,细胞组织受损,开始逐渐溃烂,阻碍植物的生长,降低产量。铬及其化合物对人体的生殖系统有很强的毒性,尤其是通过影响男性的性腺从而影响生殖功能。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量为0.093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因此,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需要边治理边利用;对于中轻度污染的土壤可采取边利用边治理的修复措施。
小麦、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饲作物。据研究,铬可以通过小麦、玉米秸秆和籽粒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体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小麦、玉米籽粒中的铬是面食区的人体铬的主要来源,其对人体铬暴露的贡献大于饮用水。因此,防治农田及粮作物的铬污染,对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的研究,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工作。根据处理方式,处理后土壤位置是否改变,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可分为:原位(Insitu)治理和异位(Exsitu)治理。异位治理环境风险较低,见效快且系统处理预测性较高,但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相对来说,原位治理则更为经济实用,操作简单。
耕地土壤污染事关“米袋子”、“菜篮子”安全,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要保住“舌尖上的安全”,首先就要保证土壤安全。在目前耕地紧张的情况下,采用施重金属固定剂、阻隔剂、土壤调理剂等,阻止或减少重金属向植物体的转移吸收的方法,更能具有应用前景。尤其在农田正常种植生产的前提下,研发一套完整的农田土壤Cr污染修复方法很有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种植生产条件下的农田铬污染的修复方法,该修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效果佳且不影响粮食正常生产。在中轻度铬污染农田中(土壤Cr浓度>300mg/kg,<900mg/kg,属中轻度污染),通过小麦、玉米轮作修复,可以将农田土壤的Cr含量修复到符合我国食用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标准(土壤Cr浓度<300mg/kg),且小麦、玉米籽粒中Cr含量均低于国家粮食安全标准限量值)
术语说明:
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一般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标准限值,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302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智能联合齿轮箱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土壤污染热脱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