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磁参数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7350.8 | 申请日: | 2016-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郑阳;沈功田;谭继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72 | 分类号: | G01N2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数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磁参数传感器。
背景技术
铁磁性(Ferromagnetism)材料是指一种具有自发性的磁化现象的材料。由铁磁 性材料制造的铁磁性部件广泛应用于石油管道、化工压力容器、重型机械、铁路运输 等行业中,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对铁磁性部件可能出现的缺陷、应力、疲劳、 蠕变等损伤进行检测或监测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仅限于检测铁磁性部件的单项参数,如磁特性参数, 而无法在一次检测过程中检测到铁磁性部件的多项重要参数,进而无法根据该多项重 要参数判断铁磁性部件的应力类型等信息。因此,现有技术中在检测铁磁性部件时, 存在检测准确性、全面性较差,以及耗时较长等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磁参数传感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铁磁性部件 检测准确性较差与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磁参数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 壳体包括信号输入端口和信号输出端口;磁轭,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连接待检测部 件;激励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磁轭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输入端口输 入的激励信号产生交变磁场;感应线圈,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磁轭连接,用于 根据所述交变磁场和所述待检测部件生成感应信号;声发射信号接收器,与所述壳体 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部件在所述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生成的声发射信号;磁巴克 豪森噪声信号接收器,与所述壳体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部件在所述交变磁场的 作用下生成的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其中,所述信号输出端口用于将所述感应信号、 所述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输出至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根据所 述感应信号、所述声发射信号以及所述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得到所述待检测部件的检 测结果。
进一步地,上述声发射信号接收器包括:固定壳,与上述壳体连接;压电晶片, 设置在上述固定壳的一端,用于接收上述声发射信号。
进一步地,上述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接收器包括磁芯和线圈,上述线圈缠绕在上 述磁芯上。
进一步地,上述磁轭的材质为硅钢。
进一步地,上述磁轭的形状为U形。
进一步地,上述信号输入端口和上述信号输出端口为LEMO端口。
进一步地,上述信号输出端口为多个。
进一步地,上述信号输出端口通过功率放大器和/或数据采集卡与上述上位机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在多磁参数传感器的壳体内并与磁轭连接的激励线圈根 据壳体上的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的激励信号产生交变磁场,并通过设置在壳体内并与磁 轭连接的感应线圈根据交变磁场和待检测部件生成感应信号,以及通过与壳体连接的 声发射信号接收器接收待检测部件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生成的声发射信号,还通过与 壳体连接的磁巴克豪森噪声信号接收器接收待检测部件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生成的磁 巴克豪森噪声信号,达到了通过壳体上的信号输出端口将感应信号和第一信号输出至 上位机的目的,其中,与壳体连接的磁轭用于连接待检测部件,上位机用于根据感应 信号和第一信号得到待检测部件的检测结果。本发明实现了铁磁性部件的全面、便捷、 准确检测,并由多种测量参数实现了铁磁性部件的更佳评估效果,从而提高了铁磁性 部件的检测准确性,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磁性部件检测准确性较差与效率低的 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 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可选的多磁参数传感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7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