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3581.1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8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万水;杨湛;田俊良;李遂生;郭英杰;刘文娟;常灿华;张晓军;陆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船舶 装置 桥墩 碰撞 冲击 试验装置 及其 试验 方法 | ||
1.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11)、混凝土桥墩模型(7)、船舶模型(10)、导轨(1)和平板车(6),所述水池(11)内设置有水,所述混凝土桥墩模型(7)竖直固定于水池(11)中,所述混凝土桥墩模型(7)上通过悬挂绳索(4)悬挂设置有防撞装置(9),所述水池(11)中的水上设置有船舶模型(10),所述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船舶模型(10)通过悬挂绳索(4)与平板车(6)悬挂连接,所述平板车(6)设置在导轨(1)上,所述导轨(1)架设在船舶模型(10)的上方;所述船舶模型(10)和平板车(6)的水平方向通过定滑轮(2)牵引设置有重物(5),所述重物(5)下坠,牵引平板车(6)和船舶模型(10)朝向混凝土桥墩模型(7)方向的防撞装置(9)碰撞;
所述重物(5)距离坠地点的距离小于船舶模型(10)的前端距离防撞装置(9)的碰撞面距离;
通过调节悬挂防撞装置(9)和船舶模型(10)的所述悬挂绳索(4)的长度来实现不同吃水深度的碰撞工况;
所述导轨(1)的一端与混凝土桥墩模型(7)顶端铰接,所述导轨(1)的另一端与支撑柱(8)连接;所述导轨(1)绕混凝土桥墩模型(7)旋转,模拟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的多角度碰撞的实验工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装置(9)前方设置有两个前、后设置的光电传感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过程分为以下阶段:
在牵引阶段中,通过重物(5)下落,牵引船舶模型(10)前进,重物(5)的一部分重力势能转化为船舶模型(10)、平板车(6)和重物(5)的动能,为船舶模型(10)提供碰撞的初始速度;
在自由滑行阶段开始时,重物(5)落到地面上,船舶模型(10)自由滑行;
在碰撞阶段开始前的瞬间,船舶模型(10)前端通过光电传感器(13),测量出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碰撞前船舶模型(10)的瞬时速度,之后发生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的碰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碰撞阶段开始前的准备阶段,如下:
在准备阶段中,选取一定质量的重物(5),根据所需的船舶模型(10)碰撞时的速度调整重物(5)的释放高度,计算出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之间的距离,调整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之间的距离;通过使支撑柱(8)和导轨(1)围绕混凝土桥墩模型(7)转动多个角度,实现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的多角度碰撞的试验工况;调节悬挂绳索(4)的长度,调节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的吃水深度;在试验阶段中,释放重物(5),经过牵引阶段、自由滑行阶段与碰撞阶段,船舶模型(10)与防撞装置(9)碰撞完成,读取光电传感器(13)测得的船舶模型(10)碰撞前的瞬时速度,即完成一次冲击试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船舶防撞装置的桥墩碰撞冲击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排去水池(11)中的水(12),则该试验装置可用于无水环境下的碰撞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35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