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3028.8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05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黄国宁;张红波;党云卿;郭润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28 | 分类号: | B64C3/28;B64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刘丽萍 |
地址: | 71008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后缘 柔性 机翼 模型 | ||
1.一种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梁(1)、前缘维形框段(2)、后缘框段(3)、后缘控制连杆(4)以及舵机(6),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固定在所述机翼梁(1)上,并与后缘框段(3)铰接,舵机(6)设置在机翼梁(1)上,并通过所述舵机(6)的操纵接头连接在后缘框段(3)上,用于驱动所述后缘框段(3)相对于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偏转,所述后缘控制连杆(4)一端设置在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上,另一端设置在后缘框段(3)上,用于控制所述后缘框段(3)中多个框段的偏转方向,其中,
所述后缘框段(3)包括第一后缘框段(31)、第二后缘框段(32)以及第三后缘框段(33),第一后缘框段(3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转动轴(71)铰接在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转动轴(72)铰接第二后缘框段(32)的一端,第二后缘框段(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铰接转动轴(73)铰接第三后缘框段(33);
所述后缘控制连杆(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二连杆(42)、第三连杆(43)以及第四连杆(44),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前缘维形框段(2)上,另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杆(42)的一端,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套接在第一后缘框段(31)与第二后缘框段(32)之间的第二铰接转动轴(72)上,并且与第二后缘框段(32)固定连接,同理,第三连杆(4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后缘框段(31)上,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杆(44)的一端,第四连杆(44)的另一端设置有套环,套接在第二后缘框段(32)与第三后缘框段(33)之间的第三铰接转动轴(73)上,并且与第三后缘框段(33)固定连接;
所述舵机(6)设置在所述机翼梁(1)上,通过操纵杆(61)与操纵接头(62)连接,操纵接头(62)固定在所述第一后缘框段(3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6)通过舵机支座(5)固定在机翼梁(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由缘条与肋垂直交叉构成,所述缘条包括构成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边框的前缘(21)、后缘(24)以及设置在前缘(21)与后缘(24)之间的维形条(25),所述肋包括构成所述前缘维形框段(2)另外两条边框的加强肋(23)以及设置在两条加强肋之间的维形肋(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梁(1)的轴线平行于所述缘条的轴线,且所述机翼梁(1)设置在所述前缘(21)与后缘(24)之间,所述舵机(6)固定在所述后缘(24)上,并向外延伸形成一用于加强固定舵机(6)的舵机支座(5),所述舵机支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机翼梁(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梁(1)设置在所述维形条(25)与后缘(24)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缘条与所述肋之间胶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缘条与所述肋之间通过环氧树脂或酪素胶胶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后缘的柔性机翼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缘框段(3)的内部为轻质泡沫,外层包裹有玻璃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30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