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区高度调节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22644.1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4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龙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度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枕头,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在枕头表面依次排布多个不同高度的支撑区来对头颈部位置进行支撑,区位的高度可调,目的在于用多个支撑区的合理排布来帮助使用者的颈椎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同时提高睡眠舒适性。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枕头是在枕套中填充棉花、丝绵、荞麦皮或谷物等形成一个高度大致一致的支撑面,使用者使用时仅头部接触位置可以获得支撑,由于人体在仰卧和侧卧位置头部高度不同,高度一致的枕头难以保证不同睡姿下头部和颈部被有效支撑,舒适性比较差;
2、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体工程学的兴起加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频繁使用带来的颈椎不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睡眠的舒适性和枕头的革新,市面出现了复合材料枕,记忆海绵材料和橡胶材料的曲面枕,以及组合高低枕等多种新型枕头;
3、专利号为201320253763.8的枕头为一套高低组合枕,由不同的基础枕块以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出合适的仰卧高度和侧卧高度,很好地解决了人在仰卧和侧卧时头部高度不同的问题,可以减少使用者在不同睡姿时的颈椎受力,但该方案中的基础枕块大部分为平面型设计,与人体贴合度不高,且忽略了人体的头部和颈部的高度差,使用者侧卧时仅头部获得支撑,颈部支撑不足,而且该方案使用了多个基础枕块,使用时组合过程比较复杂;
4、已经公开的申请号为201510865350.9的枕头为一套四区位可调节高度枕头,枕头由四个模块组合而成,使用了可充放气体的气囊来进行高度调节,且在枕头的两侧各设计了一个一端开放的凹槽,该方案是在201320253763.8高低组合枕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以前需要由很多基础块才能实现的高度调节改为由独立调节气囊实现,减少了零件的数量,简化了设计,但由于两侧的模块为整体设计,人体在枕头一侧侧卧时颈部和肩部的高度差无法调节;
5、目前已存在的产品或技术方案虽然对传统的枕头有很大的改进,但还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睡姿时头部和颈部的高度差,使得使用时颈部支撑不足;区位细化不完善,对睡眠时头部、颈部和耳部等各支撑面的可调节区位较少。
发明内容
本方案是一个由枕头底盘体、调节旋钮、升降块,升降机构和弹性枕套组成的多区位高度可调节的枕头;根据人体生理结构和睡眠时的特点,在枕头表面设置了仰卧位和侧卧位,仰卧位和侧卧位上设计了高度不同的支撑区,并依据人体睡眠时的特点将这些支撑区进行合理排布,支撑区的下方设计了可以升降的操纵机构,通过转动底盘体上调节旋钮实现不同支撑区的高度调节,使得使用者在仰卧和侧卧时头部和颈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支撑;
本方案中的仰卧位在枕头的中间,仰卧位两侧各有一个侧卧位,两个侧卧位对称分布于仰卧位的两侧;仰卧位设计了仰卧颈部支撑区和仰卧后脑支撑区,仰卧颈部支撑区的高度高于仰卧后脑支撑区;两侧的侧卧位有高度不同的颈肩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颈肩支撑区的高度高于头部支撑区的高度,颈肩支撑区和头部支撑区的中间设计有槽型通道区,槽型通道区的顶面低于头部支撑区的表面,该通道区可以让使用者侧卧时耳朵自由舒展;
本方案枕头底盘体为一个平面型结构体,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如:塑料、金属等,底盘体表面分布有若干个通孔,底盘体上装配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通过卡扣或弹簧挡圈等固定在底盘体的通孔内,固定后旋钮位于底盘体的底部,且可以自由转动;
本方案中的升降块使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如:金属、海绵、橡胶、硅胶等,升降块的外形依据所适配区的外形制作;升降块安装于需要调节高度的区下方;
本方案中的升降机构可通过不同方向的转动实现伸长和缩短,如:一对螺柱和螺母柱的组合、液压或气动升降装置等;升降机构的一端固定在调节旋钮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块下方,通过转动调节旋钮可以控制升降块的升降,从而起到调节枕头表面高度的作用;
本方案中弹性枕套用海绵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装配在安装了升降块的枕头底盘体外使得各升降块之间的接头得以平滑过渡,同时增加使用时的舒适性;
本方案的设计既避免了让使用者使用过多的零散部件去组合高度,又可避免使用枕头之外的其他辅助器械来实现高度调节,简化了使用过程,且由于区块的细分,提高了使用舒适性;
本方案底盘体上的孔、调节旋钮,升降块和升降机构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或增加,无升降块的位置可在底盘体上设计相应高度的支撑面或在弹性枕套上增加厚度来保证该支撑区的高度;
区块的外形、布局和升降功能的实现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龙,未经陈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2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