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20003.2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1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鲍炜;潘学明;谌丽;许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刘伟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该方法包括:在终端UE被调度在子帧使用第一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上行数据重传或进行上行数据初始传输时,所述UE接收针对同一个子帧的第二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调度;所述UE获取使用第二传输时间间隔资源进行传输的RB的数据进行发送,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如果UE不能同时使用两次调度的资源进行数据发送,可以使用上述方式确保使用第二传输时间间隔资源进行传输的RB的数据被优先传输,该数据可以是时延敏感业务的数据,例如语音业务的数据、游戏业务的数据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ITU等多个组织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都定义了更高的用户面延时性能要求。缩短用户时延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降低传输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在未来系统通信系统中,可能同时存在短TTI和传统TTI长度的数据传输,具体的数据传输方案还没有确定。
在LTE系统中,空口之间进行调度,资源分配和数据传输的基本时间单位为TTI,在Rel-13之前,TTI的长度为1个子帧,即1ms(下称1ms TTI)。Rel-14中,为了更好的支持时延敏感业务,LTE引入了更短的TTI(下称短TTI),短TTI长度小于1ms;目前确定,支持使用短TTI传输的上行信道至少包括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s-PUCCH,Short 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和短物理上行共享信道(s-PUSCH,Short 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支持使用短TTI传输的下行信道至少包括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s-PDCCH,Short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和短物理下行共享信道(s-PDSCH,Short 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
在LTE中,RB(Radio Bearer,无线承载)是进行QoS管理的基本单位。具有不同QoS需求的数据包被映射到不同的RB上进行传输。如语音业务的数据包被映射到时延要求严格,但允许部分丢包的RB上传输;ftp业务的数据包被映射到时延要求不高但误码率很低的RB上进行传输。
UE的空口协议栈结构如图1所示,每一个RB对应一对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实体,不同的RB在MAC层被汇聚在一起,通过PHY(物理层)传输。
继续参见图1,当UE的MAC收到eNB的上行调度信令后:
如果是HARQ初始传输:UE MAC根据eNB为本次传输所分配的资源的大小,以及各RB的QoS需求,各RB缓存中待传数据量的多少,数据包的排队等候时长,各RB历史传输速率等因素,进行调度,决定本次传输哪些RB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以及每个RB传输多少数据;然后,根据调度结果,MAC层向被调度的各RB的RLC和PDCP实体申请对应数据量的数据,并对各RB的RLC和PDCP实体发送来的数据包进行一定的处理,如级联,最终形成一个MAC PDU,放入对应HARQ实体的发送缓存,经过物理层,在空口发送;发送完成后,MAC PDU仍保存在HARQ实体的发送缓存中,直到HARQ实体中的MAC PDU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清空HARQ发送缓存;或者eNB调度使用该HARQ实体进行新的初始传输,新的MAC PDU将覆盖缓存中的旧MAC PDU。
如果是HARQ重传:基于对应HARQ实体的发送缓存中的数据进行重传。
在eNB为UE调度了使用1ms TTI进行上行传输后,如果eNB察觉到UE有高时延要求的紧急数据(下称时延敏感的业务)需要传输,其可以为UE调度短TTI资源。一旦eNB为同一个UE调度的1ms TTI和短TTI出现在同一个子帧,则会出现资源碰撞(下称1ms TTI和短TTI碰撞),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20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