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9843.7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57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道路交通事故数量不断上升,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汽车碰撞交通事故中,正面碰撞事故致死率排名第一,而侧碰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最高,所占的比例占事故总量的30%左右,致伤率位居第一。汽车的正向、侧向碰撞安全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
由于碰撞事故发生的突然性,驾驶员很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特别是发生侧向碰撞时,由于汽车乘员舱侧面结构空间有限,与其他区域相比,不仅车身的结构强度较弱,而且缺少安装碰撞时减少乘员空间侵入量的能量吸收装置,因此留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非常短暂。主动安全装置的目的就在于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碰撞发生前通过某些特定装置降低碰撞风险或减小碰撞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改进的碰撞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浮力发生装置,所述浮力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第一喷气装置,所述第一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碰撞传感器、所述浮力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一喷气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碰撞传感器发出的碰撞信号后控制所述浮力发生装置工作以产生用于抵消所述车辆本体至少部分质量的浮力,在滞后预设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喷气装置向与碰撞方向相反的方向喷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利用浮力发生装置在车辆碰撞前产生浮力以使车辆“漂浮”,滞后预定时间后,由第一喷气装置喷气产生反作用力,促使车辆本体向碰撞方向平移,从而有效缓冲碰撞能量,提高碰撞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力发生装置包括:第二喷气装置,所述第二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喷气装置分成四组,四组所述第二喷气装置分别靠近所述车辆本体的四个车轮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四组所述第二喷气装置关于所述车辆本体的中心对称分布,且四组所述第二喷气装置联动且喷气参数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喷气装置的喷气方向垂直车辆本体的底盘向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预设时间在0.03s-0.08s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喷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的侧部、前部或后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力发生装置产生的浮力与所述车辆本体碰撞前的实际重量相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力发生装置包括:
举升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举升装置向下运动以向上举升所述车辆本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举升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可滚动的球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地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前视图;
图4是第二喷气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车辆本体1;地板2;第二喷气装置3;安装支架4;定位凸起41;区域A、B、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9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