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成型胶囊囊体的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9391.2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3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成型 胶囊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成型胶囊囊体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1420214567.4,申请日:2014.04.30)公开的轮胎成型胶囊包括囊体和固定座,囊体设置在固定座上,囊体包括外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分别连接外囊体的两端并折返反包。这种轮胎成型胶囊囊体采用直筒式结构,依次铺上胶片和防粘布,使用水包布(也称作盐条)固定,硫化后包布水分蒸发产生紧箍力,使防粘布和胶料结合在一起,这个工艺做法的稳定性取决于水包布的缠绕密度,角度,缠绕力以及缠绕间隔的均匀度。缠绕密度和角度的不同,会造成胶囊胶料与防粘布结合力方向的差异;而缠绕的松紧,和均匀度会造成胶囊与防粘布结合力大小的差异。在完全人工操作的情况下,以上四个要素都不能得到保证。人工量产的结果是必然产生胶囊质量波动,而且由水包布硫化产生的紧箍力不足,导致胶料和防粘布的结合强力不够,就造成了容易破皮等早期破损。另外,囊体成品在安装到工装上,外囊体和第一反包囊体需要进行一次翻折,橡胶制品的特性在折弯情况下会产生拱起,必然出现大屁股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成型胶囊囊体的成型模具。该模具结构简单,为下一步的囊体硫化提供了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成型胶囊囊体的成型模具,该模具包括囊筒、压环和后盖,囊筒的中间连接设置有旋转轴,囊筒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子口凸环,囊筒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子口凸环,所述的压环固定设置有第二子口凸环形成的环形槽内,压环的外圈与第二子口凸环的内圈等径,所述的后盖与压环固定连接,后盖在朝向第二子口凸环下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形成凹口;所述的第二子口凸环、压环和后盖之间形成第二子口口模。
作为优选,所述的囊筒由第一囊筒和第二囊筒构成,第一子口凸环设置在第一囊筒的左端,第一囊筒的右端设置有连接凸环,第一囊筒和第二囊筒之间通过连接凸环相互连接;第二子口凸环设置在第二囊筒的右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囊筒和第二囊筒中间连接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用于连接旋转轴,在连接套上设置有紧固螺钉。
本发明的轮胎成型胶囊的囊体,该囊体包括一体硫化成型的外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分别连接外囊体的两端并折返反包,该囊体硫化成型时,外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的外表面贴合模具,外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的内表面充气2~10bar,硫化时间为30~120min,温度为120~180℃。
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囊体、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的内表面充气4~8bar,硫化时间为40~60min,温度为140~160℃。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反包囊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子口,第一子口与第一反包囊体呈垂直设置,第二反包囊体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子口,第二子口也与第一反包囊体呈垂直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子口的端部内侧凸出设置有第一硬胶条,第二子口的端部内侧凸出设置有第二硬胶条。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反包囊体的外环形面为斜环形面。作为再优选,所述的外囊体与第二反包囊体相接的端部设置为斜环状。
作为优选,所述的囊体由外胶层、加强骨架层和内胶层构成,在外囊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防粘布,防粘布两端反包至第一反包囊体和第二反包囊体。作为再优选,所述的外囊体与第一反包囊体的折返区内表面设置有加强胶层。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该模具结构简单,为下一步的囊体硫化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轮胎成型胶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轮胎成型胶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硫化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K2S试验胶囊囊体和正常使用的胶囊的均厚段波动图。
图6为正常胶囊使用寿命追踪试验图。
图7为K2S系列胶囊使用寿命追踪试验图。
图8为正常胶囊使用寿命追踪试验图。
图9为K2S系列胶囊使用寿命追踪试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囊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93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内胎硫化线
- 下一篇:一种孕镶金刚石钻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