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8107.X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5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强;孙涛;高志民;马瑜安;屠伟;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黄云铎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绳 检测 传感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包括电器盒(1)、接触杆(4)、绝缘支撑(5)和松绳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触杆(4)通过绝缘支撑(5)安装在绞车(3)收放钢丝绳的一侧的地面基础上,接触杆(4)位于钢丝绳的下方,松绳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钢丝绳是否松驰而触碰接触杆(4),所述的钢丝绳通过绞车(3)车架以及连接在绞车(3)车架上的导线与松绳检测电路的接地(GND)端子电连接,所述的接触杆(4)通过导线与松绳检测电路的检测(SENSE)端子电连接。本发明的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成本低廉;而且其运行平稳、信号检测的灵敏度高、效果好;能够方便的在钢丝绳索沿绳槽运动而产生水平移动时的松绳检测,检测范围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丝绳防松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海洋运输业也出现了蓬勃生机,以往靠岸补给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海上交通运输的需要,并且有时受到不良海况及恶劣天气的影响,船舶往往无法靠岸补给,这直接影响着船舶物资的供应。在这种情况下,船舶远洋补给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船舶在远洋中需要补给油、水以及其他货物时,需要在补给船和被补给船之间建立钢丝缆索连接,并且借助于钢丝缆索建立补给通路,通过补给通路实现补给或者装卸。对于远洋船舶补给作业,补给装置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两船的距离、补给通路较重较长以及受海浪的影响,海上的船舶会随着海浪进行无规律的摇摆,往往会导致补给装置中钢丝缆索的松动,常常伴随着安全隐患的出现。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钢丝绳上一般都会设置安全保护的检测装置。目前使用的钢丝绳松绳检测方法一般都是在钢丝绳上直接附加外力(或重力)机构,使其在钢丝绳松断绳时下沉做检测。这种检测方法通常需要对钢丝绳施加一定的外力,当钢丝绳由于故障等原因松绳或者断绳时,通过检测钢丝绳发生的位移量,来实现钢丝绳松绳检测的目的。由于对钢丝绳施加有外力,这对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以及通过钢丝绳运输的货物的平稳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此种检测钢丝绳松绳的检测装置对钢丝绳的磨损较为严重,并且结构复杂、灵敏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及一种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其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灵敏度高,能够很好地检测出补给装置中钢丝缆索松动。
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丝绳松绳检测传感器装置,包括电器盒、接触杆、绝缘支撑和松绳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触杆通过绝缘支撑安装在绞车收放钢丝绳的一侧的地面基础上,接触杆位于钢丝绳的下方,接触杆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
所述的松绳检测电路的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的电器盒内,松绳检测电路用于检测钢丝绳是否松驰而触碰接触杆,
所述的钢丝绳通过绞车车架以及连接在绞车车架上的导线与松绳检测电路的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的接触杆通过导线与松绳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子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接触杆包括近端接触杆、远端接触杆、旋转架和定位螺钉,所述的近端接触杆和远端接触杆固定在旋转架的旋转轴的两端,近端接触杆和远端接触杆与旋转架的旋转轴线平行,近端接触杆距旋转架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远端接触杆距旋转架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所述的旋转架通过铰链安装在绝缘支撑上,所述的定位螺钉位于旋转架旋转轴外侧的圆周上,在绝缘支撑上具有与定位螺钉配合的多个定位螺孔,多个定位螺孔匀布在与安装定位螺钉圆周同样直径的圆周上,定位螺钉能够旋入定位螺孔使旋转架固定不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松绳检测电路包括电源变换电路、信号检测电路和信号转变电路,所述的电源变换电路用于将外部电源经过变换,稳定地变成信号检测电路所需的电源,所述的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接地端子和检测端子之间的电阻是否大于0.8k,如果大于0.8k则说明钢丝绳没有与接触杆触碰,反之则说明钢丝绳已松驰而与接触杆触碰,所述信号转变电路用于将信号检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转变成继电器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8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不平衡负载在线监测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输电线路监测设备远程智能诊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