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313129.7 | 申请日: | 2016-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6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奇;赵勇纲;曹培庆;刘志强;白杨;莫鑫;刘青;张缦;吕俊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C10/01 | 分类号: | F23C10/01;F23C10/22;F23C1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翔,黄志兴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系统 以及 锅炉 | ||
1.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包括炉膛(1)、设置于所述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回收的颗粒再次送入所述炉膛(1)内的返料管(2)和设置于所述炉膛(1)的侧壁上且用于将煤泥送入所述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管(3),所述煤泥入口管(3)邻近所述返料管(2)设置且位于所述返料管(2)的上方,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呈塔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轴线与所述炉膛(1)的中心轴线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炉膛(1)的轴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且30°≤a≤6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返料管(2)的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与所述返料管(2)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炉膛(1)的同一条母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到所述返料管(2)的与所述炉膛(1)的侧壁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H,且0.5m≤H≤1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入口管(3)内的工作压力大于所述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的工作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1)内的煤泥入口处的工作压力为6KPa~8KPa。
10.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煤泥给料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312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煤锅炉
 - 下一篇:全预混式金属纤维燃烧器及采用该燃烧器的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