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2105.X | 申请日: | 2016-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8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施博盛;郑建勇;黄启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开曼群***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驱动层、及一触控感测层。该触控驱动层具有多个驱动电极,该多个驱动电极依据一第一方向排列,每一个驱动电极由多个第一金属网格所构成。该触控感测层具有多个感测电极,该多个感测电极依据一第二方向排列,每一个感测电极由多个第二金属网格所构成;其中,该两相邻感测电极间的距离不大于该两相邻驱动电极间的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触控结构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触控结构。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的技术原理是当手指或其他介质接触到荧幕时,依据不同感应方式,侦测电压、电流、声波或红外线等,进而测出触压点的座标位置。例如电阻式触控面板即为利用上、下电极间的电位差,用以计算施压点位置检测出触控点所在。电容式触控面板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来检测其座标。
图1是一现有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其采用三角形图案(Pattern)结构的单一感测层。单层电极结构的触控荧幕优点在于可节省材料成本并简化制造工序。此种单层电极结构可以实现二维方向的座标识别,但其缺点则为只能侦测到两个触碰点,特别是在同一条轴向线上的两个触碰点会被判断成单一个触碰点。因此,现有电极结构实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提供一触控结构,其中,一个感测电极与另一个相邻感测电极之间距离约至少小于一外部物体,例如被动笔笔头的大小,因此被动笔点在触控电极上时能够接触到相邻的感测电极,不会产生感应盲区(dead zone),同时感测电极与驱动电极均由金属网格所构成,驱动电极的第一金属网格的电力线仍可经由中空区域而抵达至感测电极的第二金属网格,因此在感测电极中心区域仍能进行触碰感测。
依据本发明的一特色,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驱动层、及一触控感测层。该触控驱动层具有多个驱动电极,该多个驱动电极依据一第一方向排列,每一个驱动电极由多个第一金属网格所构成。该触控感测层具有多个感测电极,该多个感测电极依据一第二方向排列,每一个感测电极由多个第二金属网格所构成;其中,该两相邻感测电极间的距离不大于该两相邻驱动电极间的距离。
依据本发明的一特色,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结构,包括一触控驱动层、及一触控感测层。该触控驱动层具有多个驱动电极,该多个驱动电极依据一第一方向排列。该触控感测层具有多个感测电极,该多个感测电极依据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该两相邻的感测电极间的距离不大于一外部物体与该些感测电极产生感应效应面积的最长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现有电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触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金属网格及第二金属网格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触控结构的一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300 触控结构
410 驱动电极 411 第一金属网格
510 感测电极 511 第二金属网格
413、513 中空区域 600 被动笔笔头
d、d”、f 距离 100 手机
110 主动显示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敦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敦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21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