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板微型连接器测试探针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07108.4 | 申请日: | 201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9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黄财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顺天祥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73 | 分类号: | G01R1/073;G01R3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微型 连接器 测试 探针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路板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路板微型连接器测试探针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微小化精密化设计,产品内部多采用柔性电路板制作,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目前主要是采用微型BtoB连接器连接。产品生产中必须进行电性能检测,检查出生产中的不良品,(如错件、少件、开路、短路、假焊、虚焊等等),所以就要对微型连接器进行植探针,并把线引接到测试电脑上进行电性能测试。目前对于连接器引线方式有三种:1.采用与待测产品相对应的连接器(连接器焊在线路板上把线引出来)与待测产品的连接器进行机械式对接将线引出。2.采用双头弹簧针一端与待测产品连接一端与引线线路板连接方式将线引到电脑测试机上。3.采用日本的线针引线方式,(线针自身没有弹簧,完全通过挤压产生线针弯曲变形产生弹力)线针一端与待测产品连接一端与引线端子连接(也可能是引线线路板)方式将线引出。
因第一种连接器机械连接方式引线存在以下弊端:1.作业员对产品测试进行BtoB的方式直接连接时是无法用眼睛观察的,完全凭感觉对行对位,非常容易导致连接器对位失败产生不良,损坏连接器,导致待测产品还没进行测试就已损坏。2.因为此种机械的对接方式,用来测试的基准连接器寿命无法完成大批量的生产,要不间断的更换测试板连接器,非常耗时,生产效率低下。3.测试完成后作业员对连接器分离时完全是用力机械的分开,容易导致测试OK的产品因为此操作产生不良,导致不良品流出。4.此种测试方式对位方式慢,生产效率低。
第二种双头弹簧针引线方式存以下弊端:1.引线线路板要定制,时间比较长,很能满足现有的客户交货需求速度。2.探针很小,探针里面还有弹簧,此种探针寿命短,只有几万次;
探针材质为磷铜,材质较软,测试一段时间后探针的针尖磨损太大(头部磨平)导致常出现接触不良,测试通过率低,生产效率底。4.探针成本较高,维修成本高;
第三种线针引线方式,1.目前是针对大批量生产的比较好的引线方案,探针硬度高不易磨损,寿命长,但因为日本进口,所以成本特别高,国内一般的客户接受不了这种治具的价格。
此种治具组装探针因难,治具制作难度较高,对制作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制作简单,维修方便,成本低,寿命长,适合大批量测试的线路板微型连接器测试探针模组。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线路板微型连接器测试探针模组,包括产品定位板、探针结构板和弹簧结构板;
产品定位板上端开设四个螺丝孔,四个螺丝孔的下端均设置一弹性定位针,弹性定位针的顶部均设置一螺丝孔;
弹性定位针的顶部通过螺丝与产品定位板固定连接;探针安装于产品定位板的下端并穿过探针结构板;
探针的下端均连接一弹簧,弹簧的下端连接电子线,电子线穿过底部的弹簧结构板与电能测试机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定位针穿过探针结构板与弹簧结构板至弹簧结构板的下端,实现与探针结构板、弹簧定位板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定位针设置有四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探针结构板与弹簧结构板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探针为中字形探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探针结构板设置有两块,分别为第一探针板与第二探针板,第一探针板位于第二探针板的上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结构板设置有三块,分别为第一弹簧板、第二弹簧板和弹簧挡板,所述弹簧挡板安装于第二弹簧板的下端位置,第一弹簧板安装于第二弹簧板的上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安装于第一弹簧板与第二弹簧板内,电子线连接弹簧下端并穿过弹簧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微型连接器引线方式的不足,使用三节探针代替传统的探针方式,具有测试稳定、制作简单、成本低、寿命长、维修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顺天祥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顺天祥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71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