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4330.9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868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严彪;严鹏飞;杨志坚;曹越;靳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5 | 分类号: | C22C1/05;C22C1/10;C22C23/00;C22C32/00;B22F3/14;A61L27/04;A61L27/02;A61L2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入 修复 植物 镁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作为骨修复植入体材料的医用镁合金,大都是将一些金属元素添加到镁合金基体中,或将磷、钙等制成涂层,这样的生物材料都有生物相容性较差,腐蚀速率过快,降解不可控,达不到治疗效果的问题。
中国专利CN 105112696 A公开了一种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先将二氧化硅、氧化镍粉、硅酸钙、碳酸钠混合,置于马弗炉中500~600℃保温,冷却,再将所得混合物、硬脂酸、二氧化锰、有机膨润土混合,球磨;最后将所得混合物与镁粉混合,在真空条件下熔炼,冷却,即得。该发明提供的镁合金材料拉伸强度达到了1035MPa以上,伸长率达到了4.45%以上,密度达到了7.35以上,硬度达到了HV714以上,具有高拉伸强度、高硬度与韧度以及高密度的特点。但是由于该镁合金材料中所含元素复杂,不适于作为医用镁合金材料使用。
目前还有一种镁合金材料制备方法,即溶胶凝胶法结合浸渍提拉的工艺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出陶瓷涂层形成镁合金骨修复材。这种以镁合金为基体,在表面形成涂层的镁合金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腐蚀速率过快,降解不可控,达不到治疗效果的问题,另外这种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控降解性的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由镁粉和碳酸钙粉末混合烧结而成,其中,所述的硅酸钙粉在镁粉与硅酸钙粉的混合粉末中的质量分数为20%。
所述的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镁粉和硅酸钙粉末混合后放入模具中,在750-900MPa压力下冷压成型后,在温度520-600℃、100-200MPa的环境下进行热压烧结,得到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
镁粉和硅酸钙粉的混合方式是整体混合,通过机械混粉的方式实现。
热压烧结操作时,从室温开始加热到额定温度,保持每分钟匀速上升25℃~35℃,达到额定温度后,保持5-10分钟,在在目标温度附近维持5-10分钟,有助于两种相(即镁与碳酸钙)的融合,使样品更加致密。所述的额定温度为520-600℃。
热压烧结后,先释放压力,再自然降温,温度降至常温取出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的是硅酸钙粉末与镁粉的混合来得到镁合金材料,在520-600℃下,进行半固态烧结(即镁部分融化),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两种粉末表面破碎,相互粘结,最终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镁和硅酸钙两相较好地融合,提高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蚀性,使其降解变得可控。这也使得试样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而硅酸钙的加入也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这种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可直接在人体内降解,免除了患者进行二次手术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镁合金试样的SEM图;
图2为实施例2所得镁合金试样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镁合金试样腐蚀过程中单位表面积质量变化结果;
图4为实施例2所得镁合金试样的腐蚀速率变化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植入的骨修复内植物用镁合金材料,将镁粉与硅酸钙粉混合,使硅酸钙粉在镁粉与硅酸钙粉的混合粉末中的质量分数为20%,将镁粉与硅酸钙粉的混合粉末放入模具中,在800MPa下冷压成型后,在温度为550℃、压力为150Mpa的情况下进行高温加压烧结,得到镁合金试样。
纯镁材料的抗弯强度为110.96MPa,而本实施例所得镁合金试样的抗弯强度为168.55MPa,相较于纯镁材料提升强度50%。
对本实施例所得镁合金试样进行腐蚀试验,同时还有三种对比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43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