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度伊马替尼碱的纯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03123.1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朴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纯度 伊马替尼碱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伊马替尼碱(I)的纯化制备方法,特别是降低其中基因毒性杂质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是一种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Bcr-Abl)阳性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简称CML)的口服药物,由瑞士诺华(Novartis) 公司开发,商品名为格列卫(Gleevec),2001 年5 月FDA 批准上市。2002 年2 月FDA 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碱是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自由碱形式,如式(I)所示,是制备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前一步原料。
2003 年10 月诺华在瑞士药监局刊物《Swissmedic》发表了题名为“Impurities-Issues in regard to quality and safety”的文章,提到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如式(II)所示)具有基因毒性,并确定其最低限度为20ppm。在2013 年4 月欧洲药典论坛《Pharmeuropa 25.2》征询稿中将甲磺酸伊马替尼中的基因毒性杂质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控制限度调整为2ppm,检测方法为LC-MS。
报道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合成文献很多,主要方法如式1所示。先合成酸片段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III)和胺片段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然后将这两个片段缩合,得到伊马替尼碱(I),最后与甲磺酸成盐即可得到原料药甲磺酸伊马替尼。
式 1
报道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纯化文献也很多,但提到基因毒性杂质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精制效果和限度的文献却很少。
一种方法是将粗品伊马替尼碱(I)与甲磺酸成盐,得到甲磺酸伊马替尼后重结晶,再游离得到伊马替尼碱(I),再与与甲磺酸成盐重结晶得到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含量为2ppm以下的产品,代表文献有专利WO2011157450和CN104072477。专利WO2011157450中最好的实施例结果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含量只可降低到1.8ppm左右,但是大多数实施例结果仍然超过2ppm;CN104072477只有一个实施例,得到伊马替尼碱(I)中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含量为4.3ppm,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II)的含量为1.1ppm。该方法需要反复成盐、结晶、游离,操作复杂。
专利CN104974134中的方法是将粗品伊马替尼碱(I)(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含量为168ppm)与酸片段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III)再反应一次,再在异丙醇中与甲磺酸成盐重结晶,得到甲磺酸伊马替尼中基因毒性杂质(II)的含量均小于1.0ppm。该方法虽然得到产品中基因毒性杂质(II)的含量低,但需要重新将粗品与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酸(III)反应,造成化合物(III)的浪费和纯化的不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方法中操作繁琐,纯化不便,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度伊马替尼碱(I)的纯化制备方法,以降低其中基因毒性杂质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含量到2ppm以下。该方法将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含量为40~60ppm的伊马替尼碱(I),通过在醇类溶剂中热打浆的方法,可以得到基因毒性杂质(II)低于2ppm的伊马替尼碱(I)。
本发明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N-(5-氨基-2-甲基苯基)-4-(吡啶-3-基)嘧啶-2-胺(II)的含量为40~60ppm的伊马替尼碱(I),通过在醇类溶剂中热打浆的方法,得到基因毒性杂质(II)低于2ppm的伊马替尼碱(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朴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朴颐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3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